投资者教育
编者按
2月中国经济延续小阳春,制造业PMI指标为52.6%,创下了2012年4月以来的新高,非制造业PMI恢复到2021年3月水平,本轮经济恢复情况超预期,生产恢复速度快于需求。仍是得益于疫情管控放松后的一轮需求释放,这轮小阳春值得珍惜,更需要宽松政策将其维系。
一
制造业快速恢复
两大因素共同支撑
2月PMI数据快速回升,主要得益于春节过后企业需求快速释放和中国供应链韧性。2月PMI指标为52.6%(+2.5%),这项数据大大超出市场预期,生产端和需求端均得以快速恢复,但生产端的恢复速度要优于需求端。2月生产指数为56.7%(+6.9%),新订单指数为54.1%(+3.2%),生产端的快速恢复主要是春节过后企业全面复产复工,在加上1月春节期间的低基数,生产端的恢复较快。还有一个原因房地产市场需求转暖,一二线城市的二手房市场成交量大涨。这点在恢复行业当中也能印证,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金属制品、电气机械器材等行业产需两端指数均恢复至高位景气区间。
海外需求快速转暖,重回荣枯线之上。2月的另一大亮点就是海外需求的快速恢复,2月新出口订单为52.4%(+6.3%),从需求端来看,美国强劲非农数据也显示出美国经济韧性,欧美衰退幅度有所放缓,加上前段时间中国组织企业出口抢订单,也带来了一定的需求。从供给端来看,出口企业全面的复产复工,也带来了支持,可以接受更多订单,生产需求和库存共同提升这说明企业在主动补库,对经济恢复预期增加。但需要注意的是,出口需求好转只是暂时的,美国经济所展现出的韧性也加剧了通胀情况,2月美国物价数据就高于市场预期,美联储加息仍会继续,多位美联储官员也释放了鹰派信号。市场对美联储后续加息预期升温,也带来一波下跌。欧美经济衰退是确定的,海外需求下降是长期趋势,加上中美脱钩,短期的需求回暖并不改变长期下跌的方向,如何提升内需才是关键。
二
价格指数回升
小型企业生存状况大幅改善
从价格指标来看,需求快速回升也带来了价格上涨,2月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54.4%(+2.2%)。这点主要是房地产恢复和基建效应拉动的,钢铁和下游行业涨幅较大,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通用设备、专用设备等行业两大价格指标快速回升,均在荣枯线之上。
大、中、小型企业均在快速恢复,值得关注的是小型企业PMI时隔22个月后终于重回荣枯线之上。具体来看,2月大型企业PMI为53.7%(+1.4%)中型企业PMI为52.0%(+3.4%)小型企业PMI 51.2%(+ 4.0%),小型企业的生存状态终于有所起色,但仍不能放松警惕,纾困政策还要持续出台。
三
非制造业快速回升
压抑需求持续释放
非制造业持续回升,春节过后线下消费需求仍在释放,房地产转暖带来支撑。2月非制造业PMI为56.3%(+1.9%)。先看服务业,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5.6%(+1.6%),这与消费者日常感受一致,线下商超爆满,餐厅人满为患,旅游出行人员也大幅增加,这仍与过去三年疫情压抑需求有关,相关行业指数位于高景气区间,服务业企业对市场恢复预期也较强。
房地产回暖,基建项目启动带来了建筑业回升。建筑业PMI为60.2%(+3.8%),位于高景气区间,春节过后各地工程项目集中开复工,建筑企业用工人员大幅增加,企业信心也在快速恢复。
四
中国经济的小阳春值得珍惜
关注两会政策出台
总结来看2月PMI数据有四大亮点,一是制造业超预期恢复,产需快速恢复;二是海外需求快速回升;三是价格指标持续回暖,小型企业生存状况好转;四是非制造业也在快速恢复。
年初的这轮经济复苏我们是有所预料的,但没预料到恢复力度如此强劲,疫情三年过后压抑需求快速释放时是助推当下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一是表现在线下消费快速恢复,从餐饮、旅游、电影、交通等行业都在快速好转;二是表现在房地产市场的回暖,一二线城市二手房交易量大涨更多是刚需和改善性住房人群支撑,过去三年的压抑在这段时间集中释放。
2023年前两个月的亮眼数据只能表明中国经济韧性相比其他国家和市场预期的更强,但这轮恢复持续性是存疑的。从外需和内需两个角度来看,外需下降是确定,在前面已经做过详细的分析,而内需恢复后续动力不足。内需恢复的根本是居民收入的增加,线下消费更多是短期报复性需求,而房地产市场从整体来看居民仍在去杠杆,提前还贷的新闻也在不断出现。从企业端来看,根据克而瑞数据,2023年2月,TOP100房企实现销售操盘金额4615.6亿元,单月业绩环比增长29.1%、同比增长14.9%,操盘金额超越了2022年同期数据,但也与去年低基数有关。房地产市场确实出现了我们之前所预期的今年一季度一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企稳转暖,但不同城市,甚至城市内部不同楼盘分化非常严重,若没有更大政策力度扶持,这轮回暖可能很快就会过去。
中国经济发展未来要持续转向内需支撑,这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政策的持续出台,把居民的收入切实提升,打通国内市场,这样才能真正做大做强国内市场。短期来看,宽松政策也要持续,后续要关注两会政策会有哪些新变化。

本文转自 新浪新闻,原文链接:https://finance.sina.com.cn/trust/2023-03-06/doc-imyiwsye0643370.shtml,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