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

0

为迎“五一”优化防疫政策:4月29日起,需48小时内抗原检测

头像
张迅

今年的五一长假,是我国实施新冠疫情“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后的第一个“五一劳动节”,备受各界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月29日起!需48小时内抗原



近日,我国多部门相继推出了优化防疫措施迎五一,在25日举行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宣布:自4月29日起,所有来华人员可以登机前48小时内抗原自测代替核酸检测,航空公司不再查验登机前检测证明。



外媒认为这将促进中外人员交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认为,目前新冠在全球仍处于低流行水平,病毒没有发生过明显的变异,致病率也没有出现明显的增加,此时进一步调整入境政策,是一个比较成熟的时机。



虽然放开后,输入病例可能会有所增加,但是面对这些风险,是处于可控状态的,但我们仍需做好脆弱人群的防护工作。



多部门优化防疫措施迎“五一”



目前第二次新冠疫情感染高峰并未席卷我国,随着对入境旅客防疫政策的放开,五一假期的到来,该如何防疫成了大家关心的话题。



4月26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五一”假期疫情防控有关情况,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表示,监测显示,近期全国疫情总体继续保持平稳态势。



“五一”假期临近,人员流动增多。要按照“乙类乙管”要求落实防控措施,持续强化监测预警,密切跟踪国内外疫情动态和病毒变异情况,加强重点机构场所常态化疫情防控。



根据官方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的人员出行量明显上涨,从北京市交通委4月26日发布的消息来看,今年全市五一假期的出行规模,将远远超越2019年的同期水平,甚至超过了2023年的春运。



根据德国Airliners新闻网此前援引旅游公司携程的数据称,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期出境游预订量比4月初增长了157%。



预估将有200万中国人在“五一”期间出国旅游。



五一假期出行,疫情是否会“卷土重来”?



就当大家都在憧憬五一假期的欢乐畅玩时,不少网友近期在网络社交平台上晒出新冠抗原检测结果,称自家“二阳”了。



甚至还有部分网友发朋友圈,称自己得了“幻阳症”。



所谓“幻阳症”即指在没有感染新冠病毒的前提下,却感觉自己有嗓子疼、咳嗽、发热等类似新冠感染的症状。



这里有一部分是因感冒导致的,也有一部分完全是心理作用。



对此也有不少网友担心,五一假期出行,疫情是否会“卷土重来”?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监测数据,核酸阳性和抗原阳性数近一周确实有小幅升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1-1 全国报告人群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变化趋势



图1-2 全国报告人群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变化趋势



而从全国哨点医院报告的数字来看,目前的传染病例仍以流感为主,新冠阳性率略有上升。



图2-5 全国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新冠和流感病毒阳性率变化趋势



在4月26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一级巡视员贺青华表示,近期,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平稳,各地疫情处于局部零星散发状态,个别地区疫情有小幅上升的迹象。



4月中旬以后,单日阳性数和阳性占比均呈小幅上升态势。



部分专家认为,从全球新冠病毒感染和疫情波浪式流行的规律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我国部分人群免疫保护水平的降低,近期部分地区疫情开始出现缓慢的上升,感染者主要集中在三部分人群:一是未被感染人群,二是免疫水平已经下降的人群,三是存在免疫缺陷人群。



专家认为全国短期内出现规模性疫情的可能性较小。



总体而言,新冠疫情目前处于低水平流行,未来可能会出现部分人群因为免疫力降低二次感染的情况,但短期内出现大量人群迅速感染的可能性较低。



三年的疫情,让我们错过了太多的风景,这次是我国放开后的第一个五一长假,人员流动量增大也属情理之中,但在五一假期出行时,尽量做好个人防护,毕竟新冠并没有消失,尤其是免疫力低下(老人、小孩、有基础性疾病)人群和第一轮中未被感染,体内没有形成新冠抗体的人群,要格外注意。



本文转自 网易新闻,原文链接:https://c.m.163.com/news/a/I3BTQ6O10548O1G4.html?spss=backflow-index-hotlist,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头像
丢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