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

0

“混合估值法”银行理财产品来了!风险程度如何?未来发展怎样?

头像
珠珠

在经历2022年两轮“破净”风波后,投资者愈发重视银行理财产品的稳定性能。



近日,“混合估值法”理财产品成为多家银行主推的产品之一,包括农银理财、招银理财、工银理财、平安理财等均推出相关产品。据了解,此类产品是一款将市值法估值、摊余成本法估值相结合的理财产品,风险等级被设定为“中低风险”,业绩比较基准相对较高,封闭期限较长。



有专家表示,银行理财的混合估值产品在此之前数量与规模已经很大,只不过在此之前估值优势不明显,没有作为卖点大力宣传,此次赎回风波也给此类产品带来新的机遇。



那么,混合估值法理财产品的风险程度如何?招商银行一客户经理表示:“如果与R1级别的货币基金相比,混合估值法理财产品波动会大一些;如果跟股票类产品相比,波动肯定相对较小。”



多家银行主推混合估值法理财,



产品被设定为中低风险



近期,多家银行推出了混合估值法理财产品,部分银行将该类型产品放在App理财页面最为明显的位置。



比如,农业银行于今年2月14日推出了名为“农银匠心·灵珑2023年第7期人民币理财产品(安居悦享)”的混合估值法理财产品,并放置在App页面醒目位置。



该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为4.5%-5.5%,持有期限为1081天,为封闭式、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风险级别为中低风险。



此外,在关于该产品的介绍里还标有“部分资产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不受市场波动影响;部分资产采用市值法估值,提升组合收益弹性”的字样。



除了上述产品,招银理财、工银理财、平安理财等也发售了混合估值法理财产品。



比如,工银理财发布了“工银理财·恒睿睿益固收增强封闭式理财产品”,产品期限511天,业绩比较基准为4.2%-4.7%,该风险等级为PR2。



招银理财发布了“招银理财睿稳泰封闭”理财产品,收益率3.25%-3.65%,持有期限425天。



平安理财发布了“新启航第18期十四个月封闭”理财产品,投资期限417天,风险等级为中低风险。此外,平安理财在该产品介绍中指出:“超80%债券资产-摊余成本法估值、不足20%债券资产-市值法估值”。



与股票类产品相比波动小,



但仍存在一定投资风险



什么是混合估值法理财产品?



公开资料显示,混合估值理财产品是指两种估值方式相结合、部分资产采用“摊余成本法”进行估值、部分资产采用“市值法”进行估值的理财产品。



财经评论员夏心愉曾发文表示:“除了市场影响外,还有一个因素影响着理财产品净值波动,那就是会计上的计价方法,这些产品的计价方法分为两大类:市值法以及摊余成本法。”



她指出,用“市值法”计价,就是产品所投底层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而用“摊余成本法”,则意味着估值对象以买入成本列示,按照票面利率或商定利率并考虑其买入时的溢价与折价,在其剩余期限内平均摊销,每日计提收益。



“用大白话来说,所谓摊余成本法就是计算手里资产持有到期预计能赚多少钱,然后把这些收益平摊到持有的每一天,这样计价的好处就是能抹平波动,投资者看到的每日收益相对稳定。但这样做的弊端是,它不能实时真实地反应底层资产走势。”夏心愉表示。



那么,混合估值法理财产品的风险程度如何?招行一客户经理表示:“如果与R1级别的货币基金相比,混合估值法理财产品波动会大一些;如果跟股票类产品相比,波动肯定相对较小。”



不过,农行北京一分行理财经理也表示:“此类产品确实有一定的风险,因为封闭期内是不能灵活取现的,如果接受不了风险,建议选择定存保本产品;如果可以接受相关风险,便可以购买,也可以为自己的投资资金做资产配置。”



专家:混合估值创新在赎回潮后重新成为市场焦点



那么,混合估值法理财产品为何会在近期成为多家银行主推的产品?



明明债券研究团队表示称:“银行理财的混合估值产品在此之前数量与规模已经很大,只不过在此之前估值优势不明显,没有作为卖点大力宣传,此次赎回风波也给此类产品带来新的机遇。”



“理财子近期推出了诸多以混合估值作为卖点的理财产品,混合估值创新在赎回潮后重新成为市场焦点。”明明表示。



除了混合估值法理财产品,摊余成本法理财产品亦是多家银行推荐的理财产品之一。



招行某客户经理表示:“经过去年的破净风波,很多客户不太能接受波动,所以现在采用发布了一些摊余成本法、混合估值法相关的产品。”



据资本新规要求显示:“资产管理产品为封闭式产品,且所投金融资产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的并持有到期;或资产管理产品为封闭式产品,且所投金融资产暂不具备活跃交易市场,或者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也不能采用估值技术可靠计量公允价值,符合上述条件之一的,可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以摊余成本进行计量。”



谈及未来,明明债券研究团队也表示:“理财子在赎回风波后已经推出了大量摊余成本法理财产品,近期也推出了诸多以混合估值作为卖点的理财产品,有望缓释此次风波对投资者造成的负面影响。”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李琳琳



本文转自 新浪新闻,原文链接:https://finance.sina.com.cn/jinrong/yh/2023-02-22/doc-imyhqtfm4312259.shtml,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头像
丢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