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

0

外贸订单骤降40%!工人停工降薪潮恐来袭 中国制造业“惹”了谁?

头像
小财

“抢箱子、抢舱位,集装箱海运价飙升至1万美元\箱,有钱也无法出货”。2020年底,全球海运需求飙升,呈现“一箱难求”的盛况。



然而今年,国内各大外贸港口,空箱堆积如山。



消息一出,外界将其归因于,去年下半年“老美撤走中国40%外贸订单”上,纷纷唱衰我国制造业:大量客户流失,中国世界工厂将被取代,中国经济不行了?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美订单减少40%,空箱堆满码头



“停在这儿的集卡,都是在排队等接单”,深圳盐田、蛇口等华南区港口集装箱的过剩,导致港口卡车开始排长队等出货需求。不仅如此,广州、浙江等加工厂,春节前早停工放假,甚有工厂传言“连休450天”。



在此前,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自2022年10月至12月,国内外贸数据罕见出现连续3个月下滑现象,其中老美对我国制造业订单下降40%,我国对欧出口同比下滑11%。一时间,网友们纷纷疑问:曾经的世界工厂,到底惹了谁?



针对此情况,港口相关人士指出,当前全球经贸形势不好,美欧经济呈明显下滑趋势。



据外媒报道,今年1月底,美联储“印钞机“,出现60多年来首次停转,欧美外贸需求持续性疲软。美国洛杉矶港、纽约港,也同样空箱数量居于高位,而原本堆积在海外港口的空箱回流,空箱压港是情理之中。



不仅如此,专家更是解释道,目前全球产业链正经历“大洗牌”。随着我国制造业开始向高端转型,欧美欲阻碍我国高新制造业发展,便加速推进高端产业链“回流”。而将中低端产业链,则转移至人口红利膨胀,用人成本要价低的越南、印度等东南亚市场,造成我国百万岗位流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专家回应:内循环用不了集装箱



看着订单和低端产业链失守,国内网友开始担忧: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是不是要被越南取代了?那我国经济怎么搞?



对此,专家回应:有风险,但无需过度担忧,内需大循环用不了港口的集装箱。



目前,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国民消费力一直在不断提升。2022年,国人人均支出为24538元,文化娱乐占19.1%,健康品为8.6%,国人消费观念已从简单温饱,升级为更高阶的价值追求。反观,多数外资企业,低端产业链转移后,消费端口仍需我国内需拉动,国外高端消费市场,也高度依赖我国。



新年伊始,一线奢侈品LV财报显示,我国消费者为该品的主要营收来源,LV创始人称,“中国市场不可或缺”。不仅如此,健康界的高奢级制品Cellrator(中文名“赛乐端”)的增长,也主要靠我国消费者拉动,2019年进入我国市场后,撬动了潜在千亿抗老市场规模,细分品类创下51亿营收。



公开资料显示,上述抗老成果“赛乐端”,本质是一种细胞活化专利,由细胞生物学为主的顶尖科研团队研发。据“时光派”(国内知名健康科普团队)解释,细胞老化为生命体走向死亡的第一步,“赛乐端”致力于为细胞能量充电,能为35岁起步入衰退的身体注入活力。



据《京东健康白皮书》,2022年,我国抑衰市场上的规模已达2989亿,其中单品价值与LV包比肩的“赛乐端”,价格居于天花板,却多次占据行业成交额、单量top,成行业热搜词汇。



京东商智报告显示,“赛乐端”主要获取者为沿海城市高净值人群,同时向新一线职场人士下沉,正如洋品牌所言,“我们也没想到,中国人越来越有钱了”。多数来自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复购者称,“35岁是个砍,不得不注重自我提升”,并表示除抵御时间侵蚀外,意外发现“起夜减少、注意力更集中了”。



三、加速转型,是企业唯一出路



国民消费力提升下,海外大部分高端品牌只能依赖我国市场,缺少外部需求,内需自然会跟上。而低端产业链的专业,一定程度上会促进我国高端制造进一步升级。



目前,我国在新兴技术领域,陆续取得成功,新能源、锂电池、光伏领域、航空航天都有领先全球的头部企业,比亚迪、宁德时代、华为都是“国产之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从全球贸易格局变化来看,中低端就业岗位的流失,也在提醒逐渐失去成本优势的国内外贸企业,需正视市场变化带来的冲击,抓住当地招商政策、基建等优势,加速升级转型,提升核心竞争优势,才是唯一出路。



本文转自 网易新闻,原文链接:https://c.m.163.com/news/a/HTS6L0QN051983MB.html?spss=backflow-index-hotlist,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头像
丢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