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

0

【青听·两岸】台青谈两岸职场:狼性和“小确幸”“舒适圈”和创业圈-中新网视频

头像
珠珠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选择跨越海峡“登陆”,来到大陆工作生活,落地生根。他们在大陆工作的环境怎么样?在他们眼中,两岸职场的文化有什么异同?大陆出台了哪些惠台措施助力台青就业、创业?他们又有哪些大陆职场的经验分享给后来者?近日,三位在北京工作的台湾青年做客中国新闻网“青听·两岸”栏目,一起来聊聊关于职场的那些事儿。



本期嘉宾:北京市帅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在京台籍律师 沈杰



北京金桥鹰石创投中心投资总监、在京台青 林宜贤



上海凯鸿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市场区域经理、在京台青 丁翊凯



一、在大陆的工作环境怎么样?



【同期】北京市帅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在京台籍律师 沈杰



两岸从律师行业的前景上来说,我觉得这是最大的不同,因为台湾很多新的业务形态都没有出来。当然大陆的竞争也很大,但是我想前景以及未来市场的开放性来说,还是非常有发展性的。



【同期】北京金桥鹰石创投中心投资总监、在京台青 林宜贤



我自己个人感受比较强烈的是,我觉得在大陆的职场环境里面,可能大家在做事情的时候,会更重视宏观的思考,在台湾的职场里面,可能是会更重视细节的一个执行。



【同期】上海凯鸿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市场区域经理、在京台青 丁翊凯



大陆的一些创业者,他们的目标就是我一定要获得更多资本上市,赚更多钱。 但是台湾我感觉他们会更多是以自己的兴趣爱好,还有自己真正擅长的事情作为出发点。



二、两岸职场文化有哪些异同?



【同期】北京金桥鹰石创投中心投资总监、在京台青 林宜贤



两岸的职场文化或是职场的参与者可能慢慢的在趋同。过去大家都说台湾年轻人比较小资和喜欢过“小确幸”的生活。但是我其实看很多大陆的“90后”跟“00后”的年轻人,他们也追求这样的生活。



【同期】上海凯鸿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市场区域经理、在京台青 丁翊凯



应该是说(大陆的)“90后”,他们会更多想要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所以想要选择创业,创业氛围会非常浓厚。而台湾我感觉(年轻人)更多的是想要进入一些大厂,或者到考到那种公务员,只要能够过得好,并不是特别想要自己去创业,掌握其他人的一种生活。



三、大陆有哪些惠台措施助力台青就业创业?



【同期】北京市帅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在京台籍律师 沈杰



其实我觉得目前来讲对于台籍律师最大帮助,第一个是我们就学的优惠。第二个我们也能够正常参加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是可以正常取得职业资格证的。



【同期】北京金桥鹰石创投中心投资总监、在京台青 林宜贤



在金融领域里面,像是证券、基金、保险都需要从业资格的认证。这些证照的考取现在都是没有障碍的,所以我自己可以感受到很明显,过去从有这些障碍,到这些障碍慢慢被取消,或是这些问题慢慢被解决的一个进程。



【同期】上海凯鸿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市场区域经理、在京台青 丁翊凯



我真正来到这边之后,我发现除了各地台办之外,我之前来了之后我才知道的,民革中央还有台盟都会帮我们,可以跟他们反馈,他们都会帮我们解决一些问题。



四、职场经验分享



【同期】北京市帅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在京台籍律师 沈杰



我是建议更多台湾青年去抢活做,去了解整个你所在行业的一些底层逻辑,搞清楚这个行业到底是怎么回事,会对你更好地发展(有帮助)。



【同期】北京金桥鹰石创投中心投资总监、在京台青 林宜贤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让自己尽可能的更接地气,尤其是从台湾到大陆这边来,如果从小不是在这里长大,有一些思维语境或是习惯,还是跟大陆同事会有些许的不同。



【同期】上海凯鸿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市场区域经理、在京台青 丁翊凯



希望你们可以趁着现在还比较年轻,没有家庭的约束的时候,可以放弃台湾的“舒适圈”,勇敢踏出来,来到大陆。这里因为市场规模数十倍于台湾,并且也是汇聚了全世界非常多优秀的人才,你在这里一定可以学到非常多非常多在台湾学不到的东西。



作者 吉翔 让宝奎 陈文韬 朱延静 马壮



摄像 让宝奎



北京报道



责任编辑:【李季】



本文转自 中国新闻,原文链接:https://www.chinanews.com.cn/tw/shipin/cns/2023/02-21/news951891.shtml,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头像
丢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