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

0

现代农业产业园,撬动3800多亿元社会投资

头像
财神

在一师阿拉尔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里,一名儿童好奇地打量眼前的“花果世界”(资料图片)。近年来,一师阿拉尔市依托“生产+加工+科技”和“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社+种植户”利益联结机制,创新举措、整合资源,打造建设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高度集聚、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经济效益显著、辐射带动有力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志清 摄

在十二师一○四团新疆海力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多个品种的蔬菜在梯形“种植墙”上茁壮生长(资料图片)。海力特公司拥有新疆最大的单体温室,面积达9000平方米,种植有100余种热带植物及20余种有机蔬菜。 田园 摄

种植户在五师八十九团现代农业产业园温室大棚里栽种草莓苗(资料图片)。近年,八十九团抓住双河市核心区发展机遇,建设集生产、科普、休闲、观光旅游为一体的高科技现代农业产业园。这一农业产业园项目总投资1.5亿元,占地面积800亩,拥有以绿色、健康、休闲、旅游为主题的9座温室大棚,已经成为双河市和博乐市市民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沈志君 摄

●常力强

“有了盼头,再辛苦也是值得的。”在付新根的记忆中,他辛勤耕耘的这片土地,过去一直是一片生长着稀松残次林的荒山地,“几乎不能为村里人带来任何收入。”

这块位于江西省樟树市吴城乡塘下村的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是近年来樟树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中药材产业振兴,引进社会投资完成土地改造,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而建立起来的。

由此,包括付新根在内的476户村民成了种植基地的“大股东”,曾经“全村无产业、增收无来源、发展无带动”的“三无村”有了可以依靠的“金山”。

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和美乡村,实现农民增收,必须破解资金短缺难题,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广袤田野成为投资兴业的热土。在这片热土上,一个个汇聚各类资源要素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逐渐成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和撬动社会投资的重要平台。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监测数据显示,全国批准创建的20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累计撬动社会资本投入3827.72亿元。那么,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如何撬动社会资本的,社会资本为农民带来什么,又该如何更好地引导社会资本在广阔农村大有作为?

吸引投资缘何一度困难重重?

61岁的付新根几十年都是守着荒山过来的。能有企业投资,把残次林变成枳壳林,“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在樟树市产业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谢永刚的记忆中,樟树市虽因药而扬名,但过去主要是加工炮制和集散地,产业链条短,中药材种植规模不大,规范化种植水平不高,加上很多灌木类药材投资周期长、见效慢,除了少数农户或合作社小规模种植,很少有企业会把目光投向种植环节,因而产业发展对农民的带动作用也比较弱。

樟树市曾经遇到的难题也是很多地方在创建产业园之前普遍的经历。在一项项政策出台、一家家企业落户、一个个项目实施之前,许多地方都曾不同程度“缺肥少水”。

河北省平泉市有40多年的种菇历史。“虽然种植历史悠久,规模较大,但过去食用菌加工环节薄弱,精深加工几乎为零。”平泉市现代农业园区服务中心主任袁德华回忆说。

“全市食用菌种植规模基本趋于稳定,鲜菇销售市场竞争加剧,靠种植增量求发展遇到‘天花板’后,我们一直想招商引资,发展精深加工产业。”袁德华说,但过去与几家在本地从事种植的大型企业多次沟通磋商,也没取得实质进展。“产业链条短,缺少产业发展战略规划,没有一系列配套政策支持,单靠一两项优惠措施很难让投资者做出决定。”

终于,农业领域对资本的渴求迎来了国家的利好政策。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国家对工商和社会资本进入农业农村领域加大鼓励支持力度。同时,多个部委也相继印发文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在国家惠农政策的支持下,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不断延伸,农业农村经营效益日益提升,投资农业的前景和效益日益显现。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和资本开始将目光投向农业领域,寻找通畅的渠道和合适的土壤。

强大“磁场”是怎样形成的?

一边是招商引资的需要,一边是下乡投资的热情。随着农业农村部、财政部2017年启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农业产业园便逐步成为这两股力量汇合的新平台。

在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印发的《关于开展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要求产业园发挥财政资金引领作用,通过多种方式撬动更多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园区建设。

2018年,樟树市成功申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自此将产业园创建与“中国药都”振兴工程协同推进实施,出台吸引社会投资的一揽子政策,制定一系列投资引导和奖补措施。

谢永刚深有感触的是,“企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参与投资,除了市场需求,很大程度上还在看政策风向和奖补力度。”政府划定一个区域,建立一个平台,加大力度推动一个产业发展,会对投资产生很大的引导力量。

在产业政策引导的基础上,加大项目奖补很快就会调动起投资的热情,而这种热情又会持续传递放大。

同时,针对企业融资难、人才短缺、中药材价格波动大等问题,樟树市农业产业园实施了一系列配套保障措施。如:协调金融机构、担保公司推出“信用贷款”“地上附属物抵押贷款”“药商贷”等多款贷款产品,并加大贴息力度;配套建设了占地520亩的江西樟树中医药职业学院;联合保险公司推出“中药材价格指数保险”等农业险种。

通过产业园平台作用,除了越来越多的投资方参与中药材种植,樟树市中药材产业链收储、加工、交易、科研等环节也陆续引入社会投资,近几年累计吸引社会投资额超过90亿元。

距离樟树市1800多公里的平泉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撤并行政村,腾出约500亩建设用地指标,采取“增减挂钩,指标置换”方式,保障园区建设用地。同时自2019年起,每年增加财政预算1亿元,支持产业园建设,并设立蘑菇基金公司、担保公司等,形成对金融资本的撬动杠杆。在这一系列措施的综合作用下,园区每年落地社会投资金额达10多亿元。

从全国范围看,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启动以来,遍布全国各地的一个个产业园密集出台配套扶持政策,壮大主导产业,加快构建乡村产业高地,为吸引社会资本创造出良好的产业基础和营商环境,形成吸引“头部”集群的强大“磁场”。

资本与农民能否共赢?

“这是好事。”“这对村里发展太好啦。”付新根对几年前产业园准备引进企业投资,在村里种植中药材时,村民代表召开议事会的情景记忆犹新。

但得知投资方江西梦达实业有限公司计划采用流转方式租用土地后,大家心里就犯嘀咕了,因为这种运作模式村民参与程度较低,享受不到产业发展增值后的收益,开始时高涨的热情一下子就凉了一大半。

后来,村里和投资企业协商达成“农户以土地入股”的合作意向,并确定由村委会牵头成立富民中药材种植合作社,负责衔接企业与农户相关事宜,组织基地劳务用工等。这样既可减轻企业发展之初投入大、见效慢的压力,也可照顾到村集体和村民的利益。

对于这种合作方式,村委会和村民先是提出企业、农户和合作社以50%、40%和10%的比例持股分红。“但我们经过再三考虑和研究后认为,投资农村只有让农民享受到最大的利益,才能得到广大农民的支持,才能让事业得到长远发展,所以最终决定农户、企业、合作社按照5∶4∶1的比例持股分红。”现在回想起来,江西梦达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付四平仍然觉得当时的决定是正确的。

在谢永刚看来,社会资本投资首要目的是获得利润,实现增值,投资农业也不例外。但投资农业还有特殊之处,体现在要从农民手中流转或通过与农民合作取得土地使用权,需要固定或季节性雇用农民,也可能需要从农民手中采购原材料,所以只有让农民成为参与者和受益者,实现双方共赢,才有可能实现长远发展。

在一个个现代农业产业园成为工商社会资本投资主阵地的过程中,社会资本与村集体、农户等普遍结成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广大农民并没有被排挤为“局外人”。

同时,大量资本流入农村地区,在推动现代经营管理理念下乡,促进农村金融发展,带动深化农村承包地、宅基地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三块地改革等方面也发挥出积极作用,激活大量农村“沉睡”资产。

如何更好引导和规范资本下乡?

虽然成了“大股东”,但开始时付新根和村民们仍然有所顾虑,“因为树是种下去了,但几年后效益怎么样?药材采收后到底会卖多少钱?大家的股权怎么保障?又能不能按时拿到分红呢?”

其实,塘下村村民的担心,樟树市产业园在引入社会投资时就已经考虑到了。“既然投资热情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带动起来的,那么产业园在投资方向、规模、进度、后续经营管理以及投资方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方面就要进行规范引导,为投资项目良性发展持续做好服务。”谢永刚说,樟树市近两年为此出台多个文件,明确了中药材种植、加工、品牌创建、产品研发等几大投资方向,并在融资、人才、科技、营销等方面持续完善服务机制。

当借助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招商引资的难题被资本大量涌入的状况取代后,平泉市也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比如社会资本投资时,会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跟风性。对于落地的投资项目,如何做好后续跟踪,确保项目进度以及建成后的良性运营,我们也感到责任重大。”袁德华说。

针对这些问题,平泉市农业产业园制定了可操作性强的总体产业发展规划。“所以几年下来,食用菌深加工没有片面集中在少数产品上,而是全面开发出菌菇合成肉、食用菌调味品、香菇脆片、菌汤水饺等系列产品,形成丰富的产品矩阵。”产业园建立了由市领导牵头的协同服务机制,并从科技支撑、人才引进、品牌打造等方面补短板、强服务,持续优化改进投资环境。

对于规范引导社会资本下乡,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张琦教授表示,地方政府可以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制定相关政策,吸引更多专家团队、专业技术人员、毕业大学生等参与农业农村发展,进而促进社会资本运营专业性和规范性提高。

北京中农富通农业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总经理白春明认为,产业园可统筹制定涵盖市县、乡镇、行政村的三级综合性规划体系。同时基于发展规划、消费人口分布、市场需求建立投资准入制度,合理布局社会资本投资环节和密度,有针对性地引导投资,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并保障社会资本投资效率。

(据《农民日报》)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本文转自 新浪新闻,原文链接: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3-02-24/doc-imyhtpaf1789505.shtml,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头像
丢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