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证券报
近期,市场热点迭出,比如ChatGPT的爆火出圈,不仅在社交平台刷屏,相关概念股更是受到资本的追捧。
面对层出不穷的热点,部分投资者想依靠短期博弈来获取利益,但有时往往欲速则不达。面对纷繁复杂的市场,我们不妨慢下来,多些“钝感力”,忽略市场短期的变化,坚持长期投资理念。

一般来说,提到“钝感”这个词,很多人会有“迟钝、木讷”的负面感觉,但是渡边淳一在《钝感力》一书中却认为,钝感力是我们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他认为,世界上不仅仅存在敏锐聪慧这种才能。相比之下,不为琐事动摇的钝感,才是人们生活中最为重要的基本才能。而且,只有具备这种钝感力,敏锐和敏感才能成为真正的才能,从而在人生的道路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钝感力”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有意蕴相通之处。敏感的人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而产生焦虑等情绪,进而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拥有“钝感力”的人,神经虽然迟钝但是坚强,不会因为一些琐碎小事而产生情绪上的波动,能够从容面对生活中的问题,反而更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行稳致远。
“钝感力”在投资中同样实用。敏感的投资者容易受到短期波动和市场噪音的影响,追涨杀跌,情绪也随之大起大落。而拥有“钝感力”就像是拥有一块盾牌,能够帮助我们抵御外界的干扰,在市场波动中放平心态,坚守信念。

敏感的投资者时刻关注每日的涨跌,集中精力于研究分析热点、题材,以期在高抛低吸中获取收益。但是很多时候,大部分人可能并不具备良好的择时能力,追逐热点带来的并非正收益。
在市场热点从形成到逐渐散去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随热点的起伏波动产生过度自信、激动、紧张、恐慌等非理性情绪,从而误导操作,产生事与愿违的效果。另一方面,频繁操作还可能会徒增交易和机会成本,引发亏损。
本杰明·格雷厄姆曾在《聪明的投资者》中指出,投资者不能期望通过买任何新股或“热门”股(那些被人们认为可以迅速致富的股票),而获得优于平均水平的收益。从长远来看,这无疑会产生相反的结果。
《周期》的作者霍华德·马克斯认为,理解和警惕市场心理和情绪走过头,是对投资人的入门级要求。现实亦是如此。优秀的投资大师往往都是冷静沉着,不盲目追逐市场热点,能够坚持长线投资的人。正如巴菲特的投资理念“选择优秀的企业,和优秀的公司一起成长”。
在跌宕起伏的市场中,愿我们都能多一些“钝感力”,避免过度集中于短期干扰与波动,不被市场左右,收获时间的玫瑰。
晚安。
策划:丁坚铭 叶斯琦
文案:陈露
主播:刘英杰
编辑:张楠 王寅

本文转自 新浪新闻,原文链接:https://finance.sina.com.cn/wm/2023-02-19/doc-imyhhaap5337603.shtml,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