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郝咏琪综合报道
2月17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相关制度规则,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证券交易所、全国股转公司、中国结算、中证金融、证券业协会配套制度规则同步发布实施。
证监会表示,这次全面实行注册制制度规则的发布实施,标志着注册制的制度安排基本定型,标志着注册制推广到全市场和各类公开发行股票行为,在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记者了解到,相关制度规则正式发布实施后,交易所开始受理企业申报。证监会完成首批企业注册程序,核发批文,主板企业启动发行,注册制下主板首批企业上市交易。
精简优化发行上市条件
证监会指出,精简优化发行上市条件。坚持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将核准制下的发行条件尽可能转化为信息披露要求。各市场板块设置多元包容的上市条件。
证监会指出,坚持证券交易所审核和证监会注册各有侧重、相互衔接的基本架构,进一步明晰证券交易所和证监会的职责分工,提高审核注册效率和可预期性。证券交易所审核过程中发现重大敏感事项、重大无先例情况、重大舆情、重大违法线索的,及时向证监会请示报告。证监会同步关注发行人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板块定位。同时,取消证监会发行审核委员会和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
证监会指出,优化发行承销制度。对新股发行价格、规模等不设任何行政性限制,完善以机构投资者为参与主体的询价、定价、配售等机制。
证监会表示,完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制度。各市场板块上市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统一实行注册制,完善重组认定标准和定价机制,强化对重组活动的事中事后监管。
证监会指出,强化监管执法和投资者保护。依法从严打击证券发行、保荐承销等过程中的违法行为。细化责令回购制度安排。此外,全国股转公司注册制有关安排与证券交易所总体一致,并基于中小企业特点作出差异化安排。
据了解,在制度规则层面,有关部门健全覆盖发行、上市、再融资、并购重组、退市、监管执法等各环节全流程的监督制约机制,强化关键岗位人员廉政风险防范,加强行业廉洁从业监管。完善对证券交易所、全国股转公司的抵近式监督和对发行审核注册的嵌入式监督,对资本市场领域腐败“零容忍”,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加强A股市场的优胜劣汰
全面实行注册制制度规则公开征求意见期间,证监会通过邮件、信函、网络留言等多种渠道广泛听取市场机构、专家学者、社会公众等方面的意见建议。证监会对社会各界提出的意见建议高度重视,逐日汇总整理,逐条认真研究。截至2月16日,共收到意见447条,采纳89条,主要涉及加大违法违规行为惩戒力度、明确独立财务顾问的履职范围、完善非上市公众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在重大资产重组中的法律责任规定等方面。未采纳的意见中,有的属于操作层面的问题,将在具体工作中予以落实;有的属于规则理解问题,将通过宣传解读、行业培训等方式予以明确;有的存在较大争议,需要进一步研究论证;还有的缺乏上位法依据,已在相关立法说明中做了解释。
此前,瑞银证券全球投资银行部联席主管孙利军表示加强,全面注册制的实施将对A股资本市场带来深远影响和重大意义。
开源证券副总裁兼研究所所长孙金钜表示,一方面,全面注册制下上市效率的提升和上市条件的多元将进一步推动IPO扩容,提升我国直接融资比例。另一方面,全面注册制下更加市场化的发行、定价和退市机制将加强A股市场的优胜劣汰,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中金指出,全面注册制改革中长期对一二级市场带来积极影响,中短期对A股资金面影响有限。
一级市场方面,实行全面注册制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直接融资的效率和规模。全面注册制改革后,在充分信息披露基础上,转变为形式审查,缩短了审核周期,有助于减少企业上市排队时间,此前创业板注册制改革试点后,新股从受理到上市平均所需天数由此前的520天缩短至380天左右,发行效率提升约27%,当前主板新股数量约占市场的30%,募集金额约占40%左右,我们按此粗略测算实行注册制后或将推升A股市场整体新股发行数量提升约8%左右,发行规模提升约10%左右。根据统计,2022年A股市场IPO规模共5868亿元,股权融资规模16883亿元。结合监管层强调“实行注册制并不意味着放松质量要求”,施行全面注册制对中短期A股市场资金面影响有限。
二级市场表现方面,与此前试点注册制有所区别的是,本次全面注册制改革将对当前市值超70万亿元、上市公司超3000家的沪深主板市场带来更多影响,有助于增强主板市场定价能力与效率,整体提升A股上市公司的质量和吸引力,重塑资本市场生态。风格方面,全面注册制的施行将进一步强化市场优胜劣汰功能,相对利好大盘蓝筹股。

本文转自 新浪新闻,原文链接: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3-02-18/doc-imyfzuem9182983.shtml,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