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市场监管报
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2022年以来,吉林省培育壮大市场主体行动成果显著。随着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政策举措逐步落地,创业内生动力积聚迸发,全省市场主体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成功实现“止跌、回升、增长”目标。截至2022年底,吉林省登记在册市场主体332万户,比上年增长10.4%,增速居东北三省首位。
筑巢引凤 优化主体结构
聚焦吉林省市场主体发展态势,一组数据值得关注:去年,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54.26万户,其中企业14.47万户,比上年增长12.6%。特别是10月份,全省新登记企业达1.6万户,同比增长54.1%,创单月新登记企业数量历史新高。
“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情况被看作市场投资信心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去年,吉林省新登记企业数量再创新高。随着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持续加大,产业对市场主体发展的带动作用增强,外埠投资持续升温。”吉林省市场监管厅登记注册处处长陈宇介绍说。
去年,华为技术服务(吉林)有限公司落户长春市南关区。南关区市场监管局、税务局、银行等部门组团服务,成立工作群,随时倾听企业开办及经营过程中的诉求,及时排忧解难。“在办理开办手续的过程中,市场监管部门派专人与我们对接,通过电话及视频等方式实时沟通,开展远程帮办,一对一指导,让我们不到1个小时就一次性完成在线申请的全部流程,取得电子营业执照,为后续各项工作开展节省了宝贵时间。”华为技术服务(吉林)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
靠前服务 增强发展信心
在四平市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服务站,一家小型餐饮店店主在市场监管窗口办理营业执照后,又来到保险窗口,为店里的5名工作人员办理个人意外伤害保险……在服务站里,这样“进一扇门、办多件事”的例子还有很多。
去年7月,四平市市场监管局以两个市场监管所为基础,协调银行、保险、财税、人力资源等部门,建立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服务站,为企业提供登记注册、银行开户、人财保险、财税咨询、人力资源推介等一站式、全链条服务。
这样富有特色的服务站,只是吉林省各地创新服务市场主体的一个缩影。去年各地相继出台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三年行动配套实施方案,认真落实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三年行动部署要求,积极创新服务举措。长春市推出市场主体登记“便利办”、过期事项“延时办”、证照管理“网上办”、重大项目“容缺办”等措施;梅河口市聚焦乡村振兴,加快培育农村市场主体,新登记市场主体增速持续领跑全省。
北湖科技园是长春市科技产业园区的优秀代表。长春市市场监管局在园区内建立“服务驿站”,让园区内企业实现开办“零跑动”。
培育壮大市场主体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充分挖掘政策资源,围绕全省“六新产业”及重点行业出台扶持政策措施。去年2月,吉林省市场监管厅推出培育壮大市场主体20条措施,涉及市场主体准入准营和退出、加大惠企帮扶力度等多个方面。各有关部门统筹推进、精准服务,初步形成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合力。
扶助“个体” 迎接发展“春天”
去年9月,位于长春市朝阳区的拾味油条店决定扩大经营规模,增加经营事项。在提交申办手续时,经营者表示想尽早开业,以减少停业带来的经济损失。长春市市场监管局朝阳区分局了解到该店的实际困难后,第一时间派工作小组开展现场踏查,确定该个体工商户符合快速审批条件,随即开启即时办理,原本需要一周的办理时限缩短到1天。经营者在申办当天就拿到了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
去年4月,吉林省市场监管厅开通个体工商户纾困热线,对反映的问题和诉求第一时间协调解决。5月,吉林省市场监管厅会同多个部门联合印发《帮助个体工商户纾困解难渡过难关若干措施》,包括尽快有序复工复产、降低经营成本、便利进入市场、加大服务力度4个方面15条措施。6月,吉林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助力个体工商户纾困解难健康发展若干措施》,聚焦6个方面推出29条具体举措。9月,吉林省启动“个体工商户服务月”活动,推动各项纾困政策落地落实……密集的政策举措基于广泛的走访调研,力求解渴有效,全力帮扶个体工商户挺过难关,迎来发展的“春天”。
去年下半年,吉林省“个转企”企业实现较快增长。2022年,全省新增“个转企”企业8220户,比上年增长13.4%。开展“个转企”专项行动以来,全省累计培育“个转企”企业22858户。
□徐慕旗

本文转自 新浪新闻,原文链接: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3-02-17/doc-imyfyhaw8892830.shtml,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