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

0

港媒:新兴市场还是发达市场?中国经济的独特性不能贴标签

头像
珠珠

来源:环球时报

香港《南华早报》2月15日文章,原题:新兴市场还是发达市场?中国经济的独特性不能贴标签 2010年,中国正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能否跳出新兴市场的“无底洞”,以获得令人垂涎的发达市场地位?

其实,中国优化调整防控措施正释放出经济活力,应该能助推全球增长。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上个月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表示,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必须对外开放,不断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毋庸置疑,中国的重新开放是全球经济的福音。

伴随完善监管,“共同富裕”目标变得更为清晰:改善金融服务公司风险管理、加强数据保护、避免大型科技公司垄断、改善员工条件,当然还有应对气候变化。这些目标绝非驱逐外国投资者或破坏市场经济。这是为了确保高质量增长贯穿中国下一阶段发展。

那么,下一阶段发展会怎么样?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已是世界最大经济体,按国内生产总值(GDP)计算排名世界第二。中国有望在十年内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但随着人口增长基本结束,重点必须转向通过技术创新和提高生产力来实现高质量的可持续增长。

这些努力必须持续下去,这样中国才能提高人均GDP,目前人均GDP约为1.2万美元,仍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此外,对资本账户可兑换性的限制依旧普遍存在。这些特征使中国在传统经济分析中被认为是新兴市场。但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新兴市场国家在全球经济中如此具有影响力。中国的市场规模意味着“新兴市场国家”标签无助于理解其投资前景。

或许将中国从新兴市场中剥离出来的最佳理由是它如此独特,需要专门的分析框架。新兴市场向来是一个异质群体,但它们也有共同宏观经济特征。它们的经济生产力普遍不如发达市场,人均收入低得多。它们的金融市场市值低、流动性差且股票或债券发行商多样化程度低。它们还显著受到全球经济周期的影响。中国是所有这些情况中的例外。由于其自身经济规模和多样性,及其金融市场的深度和流动性,中国市场正越来越受到长期因素影响。中国货币政策往往与其他大型经济体相反,呈现出不同的资产表现趋势。

后疫情时代的世界,静态标签可能不再那么有用。更准确的做法是正视中国的现状:它几乎是世界最大经济体,也是世界最大、最深、最具流动性和最多样化的金融市场之一。(作者Da⁃vidChao,王会聪译)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本文转自 新浪新闻,原文链接: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3-02-17/doc-imyfxzuy8880564.shtml,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头像
丢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