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过去10年里最差的一年,2019年将是未来10年里最好的一年,绝非无的放矢。
如今大环境很不乐观,各大企业为了生存纷纷缩招,薪水严格管控再没有那么多SP。而且如果持续这样下去,对于一开始选错路的同学,连重头再来的机会都变少,就好比换赛道没技能,拿什么去和别人竞争?有哪个企业在这样的环境下愿意花时间去培养你?
有一个词叫做未雨绸缪,意思就是“趁着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等到真下雨了可能就来不及了,特别是遭遇几十年一遇的大暴雨,那时候种种滋味只有淋雨的人能够体会。如今的情形,说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也不为过,因为自从2008年以来,全球开始轮番进入动荡期,金融问题就像一个会流窜的气泡一样,先是美国(2008),后是欧洲(始于希腊,后德、法、英均受影响)、拉美(阿根廷、智利、巴西等),如今传导至亚洲(日本早先已被波及),特别是中国。由于体制原因,金融风险带来的破坏力没有其他国家那么强,但不代表不可怕,正如一句话所言:岁月静好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我们国家体制的优越性每逢大灾大难时便体现了出来,这点无论如何也是不容否定的,要是放在西方对于这么多人口的国家(并且多是中产阶级以下)是不可想象的,这点不展开了。

回到正题上来,如今大环境很不好,我们每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如何在众多竞争对手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呢?我建议大家先按照如下逻辑去分析:1、先确定目标或者找到问题;2、然后再去寻找解决办法(千万不要盲目);3、执行。
首先,确定目标或者找问题。建议每位同学先仔细想清楚,自己接下来想去做什么?对于大多数学生无非有三条路:学业优先(读研、读博)、机会优先(企业就业)、稳定优先(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先确定你想走哪一条路,这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其次,我们再来看一下,每一种选择下我们该怎么做。(1)如果选择继续深造,早点准备争取考上理想的学校,然后在深造期渡过这一段低谷,等待出现上升期,那时候高学历加持的的你竞争力肯定不俗。(2)想求稳或者有先天优势考公务员/事业单位,其实和考研殊途同归,一样要早作准备复习,当然这里面需要一定运气成分,因为考公务员的知识点并不复杂,关键在于个人领悟能力和应变能力,竞争压力也非常大,建议可以先做一下相关题目看看自己是否有比较优势,如果不适合建议尽早换航道。(3)最后一个选择就是找工作去企业。这一条路机会相对更多,也相对更加公平一些,但里面的坑也是非常多,任何选择都需要你自己承担代价,也是大多数学生会选择走的一条路。由于我当初也是选择走了这条路,所以我会重点讲。
如果把时间往回拨个几年,那时候就业还不错,企业大批招人,甚至整个班连锅端都不鲜见。那时候的毕业生没有多少就业压力,有人大学四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宿舍床上,亦或在DOTA或LOL峡谷的战斗中激烈度过,照样能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也有人拿offer拿到手软,最后会比较哪个SP更有优势一些,过去也经常收到一些同学的私信问到此类问题。但接下来恐怕会很不一样,这样的情形也会越来越少,真的需要我们想办法去找工作了,不要指望读一个大学就等于拥有了工作,现在有大学文凭的人数不胜数,除了学历更重要的是能力(对于应届生更多是潜力),能力(潜力)不足谁会花力气培养你?
如果你已经有这种危机感,那么你就应该思考,如何在和别的同学竞争中让自己更有潜力,更容易脱颖而出?其实很简单,除了在校期间理论知识学习要扎实以外,还要加强实践,让自己尽可能多的和社会接轨,而不是身处象牙塔里,等待机会来找到你。毫不避讳地说,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大多数大学都和企业实际需求是脱轨的,一线城市可能相对好一点,因为毕竟企业会多一些,学校和企业合作交流的机会也不少。但越往下到二线、三线则完全不同,目前很多二三线城市都是小型企业和大型国企结合,即使你去实践,其实也不能真正了解的现代企业是如何运作的,往往都是打杂什么也学到,国企就更不用说了。
怎么办?前面做了选择,也想到了方法(提升实践能力),如何去执行呢?
1、很多同学可能会选择去培训班,或许有点用,但是培训班的老师以及课程也是问题多多,最基本的问题是培训班有几个老师是真正在企业做的深的专家出来搞培训?他们能交给你多少东西?也就是最基础的执行而已,对于开发类的同学技能提升或许有点用,其它的就算了,可能只了解一点概念皮毛,连所以然都不知道,甚至会误导你。可即使这么low,依然比自己什么也做不了好一些,很无奈的现实,毕竟大学老师更教不了你。
2、如果你足够有想法和执行力,可以试着多利用网络、利用自己的人脉圈(如你的校友特别是熟悉的学姐学长)去问问他们都在做什么职业,进而去了解和学习你感兴趣的方向,然后尝试通过沙龙或者平台和一些真正的牛人、专业人士交流。如果你觉得某个方向不错很适合自己,那么一定要尝试做一些这方面的尝试,比如找一些小课题去实践,站在岸边观水永远不如下水去体验一下。我之前校招遇到一个非常优秀的学生,她是学习新闻传播专业的,但并不想去做地方电视台发展,大二时候机缘巧合之下和一个学姐交流知道有一个叫做产品经理的职业,于是她便去了解这是干什么的,需要学习那些技能,最后她每个暑假都尝试去一些互联网公司做产品助理进一步学习和了解这个职业究竟在做什么(此外也会利用沙龙和平台与人交流学习),等到她毕业的时候她已经完全掌握产品经理的基本技能和流程,虽然火候还不高但可以到公司以后能立刻融入产品团队并做事情的程度,这样的应届生让我眼前一亮,相信去企业以后她的成长会很快。相比之下,其他学生还需要培养半年才能做出贡献,而这个同学到岗就能做贡献,孰高孰低一目了然。
就我遇到的这个例子而言,如果你在学校学习,谁能教你产品经理的知识呢?大学就没有这门课程,老师也没做过更教不了你。但是这个职业目前在国内非常多人从事,如果早一点学习和了解,你是不是又多了一个选择呢?当然除了还有其他的职位和方向也是你大学没办法学到的,需要你自己主要去探索、去学习,前提是你需要主动。
回到话题,如何才能让你更有竞争力,本质上很简单就是比别人多主动一些,去学习企业真正需要的能力。这样别人有的你也有,别人没有的你还有,招聘的时候面试官的一个问题,别人是从字面意思理解去回答,而你确是从专业角度去回答,并且能结合实际经历表现出更深的思考和认识出来,不选你难道还选他吗?
码字不易,禁止转载。
本文转自 知乎,原文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68563167,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