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

0

这场策略会透露了重要投资机会……

头像
张财神

2023年开年以来,A股市场以“开门红”迎接中国特色资本市场的春天。展望后市,市场预期美联储加息放缓,全球大类资产配置何去何从?外资看多中国资产达成共识,哪些板块更具吸引力?ChatGPT的强势出圈能带来哪些投资机会?

2月8日,东吴证券2023年春季策略会于深圳拉开帷幕。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东吴国际副董事长陈李领衔,携东吴证券全行业研究大咖共同把脉2023年宏观经济走势及细分板块的投资机遇。

上半年偏权益

下半年偏固收

陈李看好2023年中国资产的表现,包括A股、港股和债券。他表示,上半年更偏好权益市场,下半年更看好固定收益类资产。推动资产价格上升的动力来自于中国经济环比回升、全球结束流动性收缩和国内充裕的流动性环境。

资本市场方面,陈李表示,“中国经济环比恢复和政策信心上升,让包括中国投资者在内的全球资本,提高了对中国资产的风险偏好。特别是在上半年,这种风险偏好上升,叠加充沛的流动性,为股票市场上涨提供动能。下半年,全球经济增速下滑的事实和中国经济回归正常增长轨道,有利于债券市场表现。”

就如何建设中国特色估值体系,陈李认为,这是让资本市场充分服务于国家战略,这也是中国发展新格局、新理念、新阶段的必要部分。资本市场要服务实体经济、鼓励科技创新、全面深刻响应国家发展重点领域。全年的主题投资方面,其更看好“双碳”能源和数字经济领域。

展望2023年,陈李对资本市场持较为正面看法。第一,2023年经济增速会明显高于2022年,企业盈利增速也会显著超越2022年;第二,货币政策会保持合理充裕,预计各期限利率水平都会出现下降,尤其是短端利率水平,有助于股票市场估值回升;第三,全球资本正在回流,加配中国资产,会进一步推高中国资产表现。

ChatGPT火爆“出圈”

关注3条投资主线

ChatGPT概念无疑是近期资本市场上最“靓”的仔,这场策略会自然不会绕过它。

东吴证券研究所联席所长、传媒和海外首席分析师张良卫介绍,ChatGPT是2022年11月30日OpenAI公司推出的一款对话式AI模型,是其GPT系列新作,功能更全面和更类人,潜在应用空间更为广泛。

技术层面,他表示,ChatGPT的上线意味着语言类AI底层技术NLP进步显著,同时启示AI其他领域应用更高效率的Transformer和产出更类人的RLHF算法。

应用层面上,他预计,GPT的升级将推动AIGC的发展,AIGC渗透率有望在2025年提升至10%,市场规模或将于2030年逾万亿元。

对于ChatGPT的强势出圈,张良卫认为,一方面,意味着AI技术进步显著,能够作为高效生产力工具服务于B端或C端,带来从0到1的投资机会;另一方面,由于文本仍然是当前最通用的交互媒介,GPT所基于的训练模型Transformer可以实现低成本、高效率、大规模的训练,当前ChatGPT可能仍然是AI应用领域最闪亮的细分领域;中长期来看,AI将深度参与到更广泛的数字内容领域的创作,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的突破无疑会带来产业红利和全产业链的投资机会。张良卫提出了三大投资方向:一是AI技术领域领先的技术公司;二是拥有算法、算力、资金优势且在AI方向投入较大的公司;三是当前ChatGPT上线有望推动文本类AI渗透于文本生产等应用领域,其他内容类AI或垂类AI同样值得关注。

储能行业

将迎来黄金发展期

东吴证券研究所联席所长、电信行业首席分析师曾朵红预计,2023年电新板块整体将是高景气和高成长。从细分行业来看,储能行业呈持续爆发态势;光伏和锂电持续高成长,成长空间较为明确;工控和风电的景气度今年将有所提高。

储能方面,曾朵红表示,中美欧三大市场齐爆发,整体处于黄金成长周期。根据BNEF,2021年中国新增装机为2.5GW/4.6GWh,分别同比增长82%、88%;从功率来看,中国占全球新增量的25%。

曾朵红进一步解释,光伏平价新周期开启,储能空间打开。2022年全球能源成本高企,光伏需求旺盛但供应链瓶颈明显,预计全球光伏装机256GW,同比增长50%。随着硅料供应瓶颈解决、光伏成本大幅下降,过去两年储备的地面光伏项目将得到明显释放,而分布式延续高增长,2023年预计全球光伏装机将达到375GW以上,同比增长46%以上,其中中国将超150GW,同比增长67%。此外,美国和中国地面电站大储需求爆发,欧洲户储继续翻倍,新兴市场配储也逐步成为新趋势。

曾朵红还提到,人形机器人将是一个持续的主题热点,预计潜在空间将达到10万亿元。

四大因素

支撑2023年医药板块结构化牛市

纵观2022年,医药板块整体跌幅超过20%,在申万31个行业中排名后三分之一的位置。东吴证券研究所联席所长、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朱国广认为,2023年,结构化医药牛市或将开启,有四大因素支撑医药板块行情:医药政策边际缓和、盈利预期恢复、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和公募基金医药持仓仍较低。

朱国广表示,“抗疫”、“疫后”将是2023年医药投资的两大关键词。根据海外经验,防控措施优化后,消费等日常活动将恢复。他建议关注以下四条投资主线:

一是新冠防疫产品和抗感冒药物及其产业链。从业绩兑现的确定性和弹性角度看,从高到低依次为抗感冒类药物(含中医药)、新冠特效药、零售药店、制氧机等家用器械、抗原检测、新冠疫苗及其上游;

 二是“疫后”迎来需求高增。重点关注四类企业:第一类是以医疗服务、医美为代表的消费医疗;第二类是科研服务;第三类是临床CRO公司;第四类是出口导向性公司;  

三是“疫后”门诊和住院量回补,院内药械、IVD板块刚需放量。预期医院门诊量回升,择期手术会有较大程度的复苏,重点看好围手术药品、体外诊断和高值耗材;

四是投融资及货币政策回暖确定性增强,创新药板块机会凸显。受到XBI指数带动、多项政策利好、产品亮丽数据读出等利好催化,市场对创新药及产业链的关注度提升明显,公司中短期的催化剂都可成为潜在的提估值因素。

“目前宏观政策加之美联储加息预期空间有限,全球创新药投融资反弹趋势显现,医药政策边际转暖确定性增强,多指标预示创新药公司及其产业链公司将在2023年迎来大的Beta行情。”朱国广说。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本文转自 新浪新闻,原文链接:https://finance.sina.com.cn/wm/2023-02-09/doc-imyezyyy6305453.shtml,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头像
丢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