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丨拾初集团
发明金砖国家BRIC一词的前高盛经济学家Jim O'Neill警告:当前处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确定性最高的经济环境。“假如通胀危机持续,央行不得不收紧货币,对某些新兴市场而言,将是灾难来临。”
地缘政治局势动荡、异常高温、食品和能源通胀飙升已经让一些新兴市场国家陷入危机,美联储激进加息的强烈信号又让他们雪上加霜。新兴市场“债台高筑”,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或成为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面临的又一风险。

据国际金融研究所数据显示,近年来,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债务水平大幅上升。未偿债务总额从大约5年前的不足65万亿美元跃升至2021年底的近100万亿美元。
专家表示,过去一年,全球债务的净增部分主要集中在新兴市场国家。相比而言,发达经济体平稳复苏,而新兴经济体受疫情的冲击更大、影响更为持久,经济增长尚未恢复。随着发展中经济体的偿债负担加剧,今年的形势将更为严峻。
No.1
斯里兰卡债务违约只是开始
多米诺骨牌效应或将开启
在过去的一个多月,斯里兰卡货币卢比接连大幅贬值,经济崩溃,外汇匮乏、物资短缺、物价高涨、供电紧张等问题叠加出现,国内也引发了大规模抗议活动。甚至因为纸张和印刷油墨的缺乏,自3月21日斯里兰卡近七成学生的学期考试被无限期推迟。
如今的斯里兰卡,正处在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中。这个高度依赖进口商品的“印度洋明珠”正深陷食品药品、能源等其他必需品极端短缺的困境。伴随国内经济秩序陷入混乱泥潭,斯里兰卡或已无力偿还年内到期的近70亿美元外债。
该国财政部在12日发布的一份声明中表示,自1948年独立以来,斯里兰卡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外债偿还纪录。但近期的事态发展,包括持续蔓延的新冠疫情与俄乌冲突带来的经济影响,不断侵蚀着斯里兰卡的财政状况,使偿还外债变得“不可能”。
眼下,斯里兰卡政府正在积极寻求“出路”。如向IMF等国际金融组织请求紧急资金援助,并与一些国家协商推进债务重组,同时也在寻求其他多边和双边财政帮助,以应对国内70多年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
CEIC数据显示,斯里兰卡2月年通胀率已经达到17.5%。其过去10年与基础设施项目相关的公共债务激增,今年到期的债务总额为70亿美元,其中10亿美元债券将在7月到期。然而,斯里兰卡央行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斯里兰卡外汇储备已降至19.3亿美元。
由于斯里兰卡政府宣布暂停对外公共债务的偿还,信用评级机构穆迪于18日将斯里兰卡的长期主权信用评级由Caa2 下调至CA,即债务投机性很高,可能或极有可能违约。眼下,斯里兰卡政府正在积极寻求“出路”。如向IMF等国际金融组织请求紧急资金援助,并与一些国家协商推进债务重组。
专家指出,像斯里兰卡这样经济结构脆弱的发展中经济体一旦遇到外部冲击,很难能够自我疗愈,只能等待外部救援。而不断接受贷款援救又使得政府在危机下无法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十分被动,形成恶性循环。
No.2
警惕新兴市场“债务风暴”
偿债负担处于30年最高水平
更令人担忧的是,斯里兰卡的债务违约问题,或仅是“债务风暴”席卷新兴市场的前奏。2020年,在主要新兴市场国家中,阿根廷、巴西、南非和马来西亚债务GDP比率超过60%的国际公认警戒线,其中阿根廷和巴西债务率在90%左右。根据IMF的数据,中等收入发展中国家的偿债负担已经处于30年来的最高水平,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已经成为今年全球经济的又一重要风险。在69个低收入国家当中,截至2022年3月底已经有8个国家陷入债务困境、30个国家处于高风险状态,占全部低收入国家的55%。
而一旦全球利率中枢上移或本币贬值,贫穷国家的偿债压力将大幅加重。除了斯里兰卡,还有不少新兴市场近几个月出现通胀高企或债务陷入困境的迹象:巴基斯坦3月的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2.7%;埃及央行3月将其货币贬值14%,为可能获得IMF的支持铺平道路;土耳其在汇率贬值、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推动下,通胀率在3月突破60%;突尼斯最近传出国内糖、面粉和其他重要食品供应告罄的消息,公务员的工资发放也被推迟,其政府3月从世界银行获得4亿美元融资,并希望能向IMF争取一线生机;秘鲁的物价飞涨,也引发了大规模示威游行和社会暴乱……
此外,还有些新兴市场国家面临很高的地缘政治风险。提供宏观经济研究服务的Bloomberg Economics测算,埃塞俄比亚、萨尔瓦多、突尼斯、巴基斯坦和加纳是因政府债务过重和国债收益率猛升而风险最高的国家。
Bloomberg Economics制作的图表还显示,土耳其、埃及、越南、菲律宾和波兰是面临俄乌冲突风险最高的五个国家。
对于能源、食品等大宗商品进口比较依赖的发展中国家,俄乌冲突显著恶化了他们的经常账户。在全球发达经济体货币宽松退出的情况下,可以说新兴经济体的基本面与此前相较整体而言仍保持稳健,但有所恶化。
No.3
蝴蝶已经扇动翅膀
利率上升或加剧债务风险
由于高收入国家的货币政策紧缩趋势导致利率上升,推高偿债成本,新兴经济体的财政状况已经在恶化。IMF货币和资本市场部负责人Tobias Adrian于19日表示,目前,多国央行不得不采取比当前市场定价更远、更快的行动来遏制通胀。但这很可能导致全球金融环境更加紧缩,同时加剧了主权债务的下行趋势。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债务处于前所未有的高位,在加息周期和全球复苏放缓的环境中极其脆弱,全球经济应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可能出现的债务违约浪潮做好准备。
国际金融协会IIF发布的《全球债务监测》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债务总额首次突破300万亿美元,达到303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债务占全球GDP比重为351%。全球资产管理巨头Janus Henderson:2022年全球政府债务将上升9.5%,达到创纪录的71.6万亿美元。
IMF指出,在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正常化以及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的背景下,如果全球融资环境急剧收紧并导致利率上升和新兴市场国家汇率走弱,将削弱投资者对新兴经济体政府偿债能力的信心。与此同时,发达经济体的资金回报率不断上升。这可能会降低新兴市场债务的吸引力,并给其借款成本带来上行压力。
但好的一面是,在主权债务方面,新兴市场发行的本币主权债比例上升,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外币计价所带来的货币贬值和债务恶化螺旋式循环的担忧。但从历史情况来看,外汇币值的波动仍会传递到新兴市场的债券溢价上来。这一点则不是一个非常好的信号。
当前全球大通胀、美联储货币政策加速收紧的情况下,对于背负较高美元债务的经济体而言无疑雪上加霜,也推高了全球债务违约风险。在此基础上,俄乌冲突导致全球金融市场避险情绪上升,粮食、能源价格飙升,给发展中国家债务这个骆驼身上又增加了一根沉重的稻草。
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眼下的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债权国家之一,我们可能在金融、投资、贸易、金融等渠道遭受影响。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会给全球经济增长、国际金融市场带来重要冲击,也会对中国的海外资产产生威胁。
“蝴蝶的翅膀”已经扇动,无论国家还是我们个人,都应做好应对冲击的准备!
本文转自 知乎,原文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507385940,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