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扩大有效需求,提振市场信心。在全球经济受到疫情冲击的大背景下,提振市场信心,扩大有效需求已成为经济工作中的首要任务。
灵活用好政策,为经济复苏保驾护航。扩大有效需求,繁荣的经济环境是重要基础。一是用好信贷政策。对国家支持的重点行业提供充足的资金信贷,对可以扩大有效投资的基础设施投资、工业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等保证资金供应,目的是产生有效投资的拉动效应,以政府政策激励全社会投资,最终恢复和扩大消费,增加消费能力。二是用好困难行业扶持政策。对受到较大冲击的餐饮、零售、旅游行业等,纾困政策要落实到位;对房地产行业,应积极稳妥地通过政策扶持推进项目兼并重组,以最快的速度推动复工交楼。三是用好税收减免政策。对因受到疫情冲击遇到阶段性困难的行业或企业,凡有复工复产能力的,可以采用税收减免或缓征的方式,减轻其生存压力,帮助其渡过难关。四是用好消费促进政策。灵活利用可以刺激全省消费的各种政策,如发放餐饮、娱乐消费券,免除旅游门票等,激活民众消费。
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从消费主体的基本动能出发,让最终端的消费群体从根本上产生消费底气,需要不断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要千方百计在促进就业上下功夫。一是鼓励重点群体自主创业。大力扶持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发展,不断增加居民经营性收入。二是通过发放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政策等,积极扶持创业孵化基地、双创示范基地建设,通过扶持创业带动更多就业。三是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为劳动者提供招聘、培训、咨询等一站式、订单式服务。四是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尽最大努力提高就业率。五是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六是完善就业服务平台,拓宽就业信息渠道,充分发挥各类劳动力市场和零工市场的积极作用。
营造消费环境,释放内需潜能。在保障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应急物资储备安全的基础上,配合一系列消费激励政策,营造便利的消费环境,释放内需潜能。一是促使群众敢于在改善型住房、新能源汽车、新型养老、新型医疗上做出尝试。二是通过打造新的消费文化,发展新的消费模式,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促进以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为核心的新型消费业态蓬勃发展。三是扩大文化和旅游消费,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提高消费品质,通过一揽子消费政策和措施,促进消费良性循环。
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完善乡村市场体系。以深入推进乡村振兴为契机,不断完善乡村市场体系。一是畅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搭建并不断完善以县级物流节点为核心、乡镇服务站点为骨架、村级末端为网点的三级物流设施体系。二是重点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家庭农场,大力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力打造现代乡村富民产业。通过不断壮大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民宿经济、乡村文化等特色产业,增加农民可支配收入,构建内容丰富、层次多元的乡村消费市场。三是加大农村社会保障力度和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未来消费的后顾之忧,从而激活农村消费市场。
积极参与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国内统一市场。破除妨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降低全社会交易成本。通过建立现代商贸体系,提升城市商业水平,形成商贸流通新业态;通过发展智慧商圈,构建分层分类的城市商业格局,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通过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建立健全适应消费新模式发展特点的新型监管机制,改善消费环境,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加快完善并严格执行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大幅提高失信成本,降低维权成本。
缩小城乡收入水平差距,促进共同富裕。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是提振市场信心、扩大有效需求的重要保障。一是支持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等群体勤劳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二是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对城镇低收入群体的扶助,发展和完善适合市场经济体制的开发式扶贫机制。三是继续发挥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和社会帮扶机制作用,加强产业合作、资源互补和劳务对接,协同发展。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本文转自 新浪新闻,原文链接: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3-01-11/doc-imxzuaiw2161531.shtml,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