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经济日报
1月6日,由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第一创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新浪财经联合主办,第一创业债券研究院承办的第八届中国债券论坛在线上举行,主题为 “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债券市场”。
第一创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第一创业债券研究院理事长王芳在致辞中表示,2022年中国债券市场总存量已达141万亿元,同比增长8.2%,是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上,监管层在发行和投资等方面不断放宽准入条件,基本完成了投资机构、品种、发行与投资渠道、额度等方面的逐步放开和境内外市场互联互通。
回顾2022年的债券市场,王芳认为,第一个关键词是“变化”。她认为,中国债市由周期明显的“趋势市”转向周期不明显的“平衡市”。2022年全年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基本上在2.6%至2.9%之间波动,上下空间只有30个基点,这与前些年债市的大幅波动有着显著差别。总体上看,中国债券市场的波动逐年减少。
王芳表示,第二个关键词是“创新”。2022年,中国债券市场聚焦关键领域,锚定发力点,创新产品及制度涉及层出不穷,如科创票据、专精特新主题公司债券、能源保供特别债、绿色债券和绿色ABS、科技创新公司债券、转型债券、低碳转型公司债等多种创新品种,为特定领域精准引入资金活水。
深沪两大交易所也同时推出了债券做市制度,以进一步促进债券市场的流动性与价格发现机制。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12月20日,已有202只科创票据发行,发行规模1621.24亿元,有58只科技创新公司债券发行,发行规模586.5亿元,有35只转型债券及低碳转型公司债发行,发行规模330.29亿元。
在全年稳增长、扩投资背景下,地方债尤其是专项债充分靠前发力,带动扩大有效投资,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作用的发挥,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地方债共发行7.26万亿元。其中,新增专项债发行4.02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第三个关键词是“发展”。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债券市场总存量已达141万亿元,同比增长8.2%,是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王芳表示,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上,监管层在发行和投资等方面不断放宽准入条件,基本完成了投资机构、品种、发行与投资渠道、额度等方面的逐步放开和境内外市场互联互通。
根据央行数据,2022年1月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人民币债券资产曾达4.15万亿元的历史高位。中国债券市场被全球三大主流债券指数悉数纳入。王芳表示,无论是跟踪这三大指数的ETF被动基金,还是以这三大指数为基准的主动基金,对境内人民币债券的配置需求都随之提高。
展望2023年,王芳认为,美联储加息周期已接近后期,全球经济衰退的风险显著加大,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其它经济体的经济不同步现象变得更加突出,利率和汇率环境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国内货币和财政政策将变得更加“积极”,政策总基调也从“防风险”转向“保增长”。在经济转型期与保增长目标并存的时代下,如何把握市场机会并控制风险,如何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提升市场效率,积极发挥债券市场的融资功能,进一步成为稳增长、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每一个市场参与主体的重要课题。(经济日报记者 陈果静)

本文转自 新浪新闻,原文链接: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3-01-09/doc-imxzpytu2254073.shtml,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