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

0

中国海军的“杀手锏”,鹰击-21型导弹,成为了海外客户的宠儿

头像
珠珠

早年在台海危机中,中国只能用陆基导弹来应对来自海上的威胁,可以说是非常被动的,这让中国自那时开始就制定了一系列关于舰载反舰导弹的研发计划。一转眼数十年过去了,在珠海航展上展出的鹰击-21型导弹不仅成为了海外客户的宠儿,还被誉为了中国海军的杀手锏。



鹰击-21型导弹之所以能够得到这些称呼,与它的针对的对手性质分不开,鹰击-21型导弹最早针对航母打击编队研发,在海上遇到遭遇战后,即便是中国的舰队在实力上不如航母编队,可有了鹰击-21型导弹的加持,让航母战斗群再也不敢于轻易靠近中国的海上舰艇编队了。

对于拥有了鹰击-21型导弹的中国海军,在中国近海附近还构筑了一道战略防护墙,于是鹰击-21型导弹也被形象地称之为中国的海上杀手锏,那么中国的这个海上杀手锏真的就称得上是杀手锏吗?

一、技术上有多项领先之处。



海上演习中出现的鹰击-21型导弹,出现在了珠海航展后,对于那些迫切想要了解它性能参数的人来说,却是被浇了一盆冷水,因为在此次航展中,鹰击-21型导弹的出口型号并没有公布出具体的性能参数,于是对于这一款大国利器的具体威力如何,都只能依靠猜想了。

从官宣的角度来看,鹰击-21型导弹有几个特点还是非常值得注意的,这便是超音速突防的能力,以及变轨和高精准打击能力,三个方面的综合来看,它绝对能称得上是舰载的航母杀手了,可以说它使得中国对敌方航母编队的威慑能力推进到了海面上,自然让它能够担当得起杀手锏这个名号了。



从技术层面上来看,鹰击-21型导弹之所以能够精准打击海上的机动目标,这与它的超音速技术和传感器技术分不开关系。

其实早在鹰击-21型导弹官宣之前,针对于打击机动目标和实现超音速变轨等技术层面问题,中国相关部门就公开发表过了多篇论文,在论文中便提到了鹰击-21型导弹上使用的技术,这便是高速冷气气膜和传感器联动,以及利用黑障突防的相关技术。



高速冷气气膜可以对关键的传感器窗口进行冷却,防止在实现高音速飞行时,及时地对传感器进行降温,使得导弹能够实现在高超音速条件下的续航能力。论文上公开发表的技术,无疑都在后来的鹰击-21型导弹上有了体现。

不过在武器机密程度来说,鹰击-21型导弹因为至今没有公布具体的性能参数表,使得它并不存在泄密问题,同时也构筑了中国的一道海上防线。

二、率先实现技术突破



就论文中发表的关键技术来看,中国并不算是第一个,却是技术实现中的第一个,这很大程度上源于中国有着完善的工业基础,在传感器制造领域中国更是积累了深厚的技术经验,于是在实现导弹的相关改进技术自然不是难事了。

对于鹰击-21型导弹来说,技术前身便是东风-21D,不过想要完成跨越和技术升级可不是件容易事,首先在高速冷气气膜的制造上就是一件值得考验的事情。



这种高速冷气气膜在材料上要求非常严格,在美国多次高超音速飞行器试验中,针对高速冷气气膜的材料改进可谓是一直都在进行,这让美国为了改进材料付出了高昂的试验代价。

与美国一样,中国在为鹰击-21型导弹选取高速冷气气膜材料时,也是在试验中摸索经验,最终让中国在导弹制造中的关键材料上取得了突破,这也意味着中国的导弹技术将出现一次飞跃。



率先实现了在导弹的高超音速续航上的技术突破后,无论是在高速冷气气膜的生产技术上,还是在传感器的生产技术上,都一一实现了技术突破。

正是在这些技术的加持下,鹰击-21型导弹才成为了一样杀手锏般的武器,事实上它不仅能够在军舰上的垂直发射单元中搭载,还能够转为陆基发射导弹,可因为鹰击-21型导弹相比于东风-21D导弹来说,导弹弹体要小很多,这也无疑增加了它的机动性,更为关键的是鹰击-21型导弹在实战中威力惊人,一旦被击中可以瞬间瘫痪敌人的航母。



另外就鹰击-21型导弹的战术性质来说,它可以被海陆空三基装载,打击范围也很远,自然使得装备了它的中国海军,再也无人敢于正面挑衅了,它也无愧于杀手锏的名号。

从客观角度来说,鹰击-21型导弹尽管在性能上堪称中国海军的杀手锏,可这毕竟是中国已经官宣了的一种兵器,还有不少大国利器在性能上更要盖过鹰击-21型导弹一筹,这使得中国的国防力量如今已是可见一般了。



面对官宣了的鹰击-21型导弹,在屡屡的演习视频中可以看出它已经无愧于中国海军中的杀手锏的称号了,于是对于这一款武器的战略联想也就多了起来。能否称得上是官宣的杀手锏,在没有公布具体参数前,实际上是很难说的。不过身为一款已经官宣的武器装备,它在性能上的成熟与优秀是毋庸置疑的,可它只能说是一种常态化的杀手锏武器,毕竟真正的杀手锏都如潜艇一般,不露丝毫踪影的。



本文转自 网易新闻,原文链接:https://www.163.com/dy/article/HU5SV7AM0552EZ9J.html?f=post1603_tab_news,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头像
丢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