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

0

2023年日本制造业白皮书概要

头像
珠珠

2023年6月2日,日本发布2023年版《制造业白皮书》。这是自2002年以来,日本政府发布的第23份白皮书,该白皮书由日本经济产业省、厚生劳动省和文部科学省共同撰写。白皮书共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描述日本制造业的现状和挑战;第二部分描述日本政府在过去一年推动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措施。本文将关注 2023年版《制造业白皮书》中有关全球制造业新趋势变化的情况,以及日本在这一新趋势下将采取的行动。2023年版《制造业白皮书》分析了日本、中国、美国、欧洲和韩国等主要国家(地区)在全球市场中的优势领域,以及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包括具有代表性的最终产品、中间产品和零部件。白皮书表示,“日本政府大力推动制造业基础技术的产业振兴和前沿技术研发”,强调“在有效利用既有优势的同时,优化供应链,增强竞争力”。白皮书以2021年全球市场占有率在60%以上的品种数量为指标,排名依次是日本(220个)、美国(99个)、欧洲(50个)、中国(44个)。

白皮书称,最近一年进行生产基地转移(国内回归、海外转移)的企业中,从中国回归日本本土的企业最多(从中国回归日本本土的企业有113家,向中国转移的日本企业有70家),此外,向东盟国家新增海外转移数量超过回归日本本土的数量(从东盟国家回归日本本土的企业为36家,向东盟国家转移企业为57家)。白皮书分析认为,日本制造业意识到需要认清全球制造业的新动向,即未来要通过数字转型(DX)和绿色转型(GX)实现整体优化。日本政府将针对工业母机、智能机器人、抗菌药、肥料、永磁体、半导体、蓄电池等11类“特定重要商品”,逐一制定了“确保稳定供应的指导方针”。

白皮书还强调,由于俄乌冲突,国际原材料和能源价格飙升、汇率波动等因素对2022年日本制造业企业的影响最大。鉴于目前国际形势不稳、去碳化和劳动力短缺等因素带来的制造业供应链中断风险加大,将加快基础技术和前沿技术的布局,并提出“增强供应链韧性来确保产能稳定”“实现全供应链的碳足迹可视化”“通过节省劳动力和自动化提高生产率和实现节能”“通过数字技术,实现全供应链的可视化和共同协作”“大力推动创新型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材料、光学/量子技术、环境能源等对未来社会至关重要的关键前沿技术的研发”等方面措施建议,从而提升日本制造业的竞争力。

《制造业白皮书》中有关全球制造业新趋势变化的情况,以及日本在这一新趋势下将采取的行动。

制造业国际环境的变化趋势

主要国家(地区)制造业的特点

为了确认主要国家(地区)制造业在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中的 特点和国际竞争力,日本新能源与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2022年3月发布的《日本企业在物联网服务和软件领域的国际竞争地位》(《日系企業のモノと IT サービス、ソフトウェアの国際競争ポジション》)报告中,选取了14个领域的803种最终产品,以及6个关键技术领域的281种产品,分析了日本、中国、美国、欧洲和韩国等主要国家(地区)在全球市场中的优势领域,以及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包括具有代表性的最终产品、中间产品和零部件。

14个最终产品领域分别是:1.汽车(160种产品);2.飞机(19种产品);3.工业机械(136种产品);4.工业车辆(10种产品);5.家用电器(87种产品);6.移动电话(50种产品);7.OA设备(30种产品);8.网络通信设备(54种产品);9.能源供应设施/设备(141种产品);10.医疗设备(47种产品);11.医药品(10种产品);12.检验分析仪器等(15种产品);13.住宅相关(6种产品);14.机器人(38种产品)。

6个关键技术领域分别是:1.半导体(84种产品);2.存储相关(37种产品);3.小型电动机(9种产品);4.电池相关(65种产品);5.LED相关(23种产品);6.材料(63种产品)。白皮书以2020年全球市场占有率在60% 以上的品种数量为指标,排名依次是日本(220个)、美国(99个)、欧洲(50个)、中国(44个)。

日本制造业的特点:白皮书分析,根据上述数据,日本生产的主要产品数量为825 个,全球市场占有率60%以上的品种数量为220个,销售额超过1万亿日元的产品有18 个。全球份额60% 以上的品种远超美国、欧洲和中国。其中约70% 是电子类和汽车等零部件材料,是日本制造业的强项。销售额超过1 万亿日元的品种与美国、欧洲、中国相比较少,销售额超过10万亿日元的品种只有汽车和混合动力车。白皮书分析称,日本严重依赖汽车产业日本制造业在零部件材料产品上具有优势,但在销售额较大的终端产品方面,除汽车以外的其他领域,与美国、欧洲和中国相比,销售额和全球份额较小,且品种也较少

美国制造业的特点:数据显示,美国生产的主要产品数量为576 个,全球市场占有率60%以上的品种数量有99 个。销售额1万亿日元以上的品种有33 个,与日本、欧洲、中国相比是最多的。在全球市场份额超过60% 的产品中,逻辑IC和MOS型微型计算机等电子元器件材料约占40% 。全球市场占有率60%以上且销售额超过1万亿日元的品种有11 个,包括逻辑IC及零部件等。销售额超过10万亿日元的品种涉及医药、汽车、手机及零部件等多个领域,美国制造业从零部件到最终产品,均具有优势。

欧洲制造业的特点:欧洲生产的主要产品数量为 497个,世界市场占有率60%以上的品种数量为50个,销售额超过1万亿日元的品种为25个。在世界市场占有率60%以上的品种中,汽车用零部件材料产品有18个,其中包括销售额超过1万亿日元的飞机机身。销售额1万亿日元以上的品类中,10万亿日元以上的是汽车、医药品和碳钢。欧洲在汽车和医药类产品领域具有优势。

中国制造业的特点:白皮书分析称,中国生产的主要产品数量为 474个,占世界市场份额60%以上的品种数量有44个,销售额超过1万亿日元的品种有28个。在全球市场份额60%以上的产品中,电子类的零部件材料约占一半。在销售额超过1万亿日元的品种中,碳钢、汽车、手机、电动汽车的销售额超过10万亿日元,此外还有家用空调、家用冷冻冰箱等多个电子类终端产品。中国制造业的特点是在汽车和电子类终端产品领域具有优势。

制造业的国际趋势变化

白皮书称,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在全球工厂中所选出的“灯塔工厂”(即具有榜样性的尖端制造工厂),截至2023 年1月,共有132家工厂入选。入选工厂的共同点为:通过利用数字技术,跨越企业壁垒,优化整个供应链,从而提高生产率,抓住市场需求开展灵活生产,提高能源效率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因此,作为制造业先进性的评价因素,不仅重视整体生产效率,还强调实现数字转型(DX)和绿色转型(GX)等“全面优化”能力。从入选工厂总部所在国家的具体情况看,美国位居首位,有18 家企业36个基地入选(包括强生10个基地、宝洁6个基地、西部数据5个基地等);其次是中国大陆,有14 家企业25个基地入选(包括海尔6个基地、美的5个基地等),2023年1月新增“灯塔工厂”中中国大陆有7家工厂入选,分别是工业富联深圳工厂、海尔合肥工厂、上海华谊新材料工厂、联想合肥工厂、亿滋苏州工厂、联合利华天津工厂、纬创资通中山工厂;德国位居全球第三,有8 家企业14个基地入选(包括博世4个基地、汉高3个基地、西门子2个基地等)。 日本仅有2家 企业2个基地 入选(包括日立1个基地和三井海洋开发1个基地)。白皮书分析认为, 日本制造业意识到需要认清全球制造业的新动向,即未来要通过数字转型(DX)和绿色转型(GX)实现整体优化

实现“碳中和”的国际趋势

白皮书称,全球气候异常和大规模自然灾害不断增加,应对气候变化成为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宣布“碳中和”目标,全球实现脱碳的趋势日益高涨。2022 年,除了COP27(《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27届会议)会议的召开和各国政府的努力外,国际上关于工业脱碳倡议的讨论日益活跃。

自2022 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后,全球能源价格暴涨。欧盟制定了在10 年内通过官民合作实现目标约合140万亿日元投资的支持政策。美国除了出台《基础设施投资法案》外,还在2022 年8月发布10 年间计划投资约合50万亿日元的《通胀削减法案》,制定了举全国之力促进脱碳投资的支持政策。

七国集团(G7)主导的工业脱碳:为加强工业脱碳相关合作,2021 年由七国集团轮值主席国英国以及美国主导,启动了“工业脱碳议程(IDA )”,以帮助制造商向净零材料生产转型。2022 年,以轮值主席国德国为中心,聚焦钢铁和水泥领域,成果体现在七国集团的气候与能源部长会议成果文件中。其中,作为主要成果,国际能源署(IEA )报告《七国集团成员实现重工业净零排放》中提出将“净零排放材料生产”的定义作为“出发点”的同时,开发了“政策工具箱”,即支持制造商向净零材料生产转型的政策清单。

联合国机构主导的工业脱碳倡议:2021 年6月,在全球29个成员国的清洁能源部长会议(CEM )中,由英国和印度主导成立了工业深度脱碳倡议(IDDI ),旨在提振包括钢铁和水泥在内的低碳排放材料市场。参与IDDI 的政府可以根据各国情况,做出由4 个项目组成的“绿色公共采购承诺”。日本在2022 年11月的COP27(《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27届会议)上宣布加入IDDI 。可见,低碳、净零排放、脱碳是未来工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全球制造业新格局演进下,日本制造业的趋势

日本制造业发展情况

2021 年,制造业约占日本GDP 的20%,仍发挥着支撑日本经济核心产业的作用。根据财务省发布的《企业统计调查》,2021 年日本制造业整体营业利润约为18 万亿日元,为近10 年来最高,2022年制造业整体营业利润约为19 万亿日元,超过上年。

影响日本制造业营商环境的变化因素包括:2021 年新冠疫情蔓延,半导体、零部件和材料的短缺 ,2022年原材料和能源价格飙升,俄乌冲突等。从制造商对上述变化因素及其对企业影响的调查来看 ,约90% 的受访者认为是“原材料(资源)价格上涨”,约80% 认为是“能源价格上涨”。根据2021 年的调查结果,约一半的受访者认为是“原材料价格(资源价格)上涨”“新冠疫情蔓延”“劳动力短缺”和“半导体短缺”四项。根据2022 年的调查结果,约一半的受访者认为是“原材料价格(资源价格)上涨”“新冠疫情蔓延”“半导体短缺”“劳动力短缺”等六项。此外,与2021 年相比,2022年选择“汇率波动”的受访者比例增加一倍以上。由此可见,原材料和能源价格飙升、汇率波动等因素对2022 年日本制造业企业的影响最大。

日本制造业生产基地转移的趋势

从日本制造业企业近期转移生产基地的调查结果看,最近一年进行生产基地转移(国内回归、海外转移)的企业中,从中国回归日本本土的企业最多(从中国回归日本本土的企业有113家,向中国转移的日本企业有70家)。此外,向东盟国家新增海外转移数量超过回归日本本土的数量(从东盟国家回归日本本土的企业为36家,向东盟国家转移企业为57家)。

从最近一年转移的原因来看,关于回归日本本土的主要原因,很多日本制造企业表示是为了应对新冠疫情,试图强化日本国内生产基地。而关于海外转移的主要原因,很多制造企业列举了“消费地生产”“劳动者数量”等主要原因,可以看出日本制造业企业对海外劳动力和市场的期待依然很大

对于未来日本国内生产基地与海外基地的角色分工,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将日本国内生产基地视为创造新技术和新产品基地的占比最大。此外,在维持/ 扩大国内生产基地时,约60%的制造商将“确保工厂工人”或“确保高级技术人员和熟练技能人员”作为希望日本政府改善的环境因素,称劳动力短缺是一个挑战。

日本政府大力推动制造业基础技术的产业振兴和前沿技术研发

白皮书认为,在国际上,随着确保半导体等战略性物资和关键技术的重要性增加,各国都在加强确保经济安全的措施,这也成为日本的重要课题。2022年5 月,日本参议院全体会议表决通过《经济安全保障促进法案》。2022 年12月,日本政府将抗菌药、肥料、永磁体、机床和工业机器人、半导体、蓄电池等11类指定为特定重要商品。 针对11类“特定重要商品”,日本逐一制定了“确保稳定供应的指导方针” ,正在通过对私营企业的支持,推进确保稳定供应的工作。

日本政府促进制造业基础技术的产业振兴相关举措还包括:普及具有高环境性能的产品;推进新产业集群或强化现有产业集群的功能,加强与新兴产业相关的支撑功能;加强网络安全;推动战略性标准化认证;加强供应链韧性;确保能源和原材料稳定供应等。

此外,根据日本第六次科学技术和创新基本计划提出以未来目标为导向,推导出解决方案,并据此制定政策,通过创新推动社会变革。日本正在大力推动创新型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材料、光学/量子技术、环境能源等对未来社会至关重要的关键前沿技术的研发。

结语

从日本2023年《制造业白皮书》中,我们看到了全球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势,即“在有效利用既有优势的同时,优化供应链,增强竞争力”“通过扩大对数字转型(DX)的投资和推动创新,提高生产率、增加利润,创造良性循环,对实现绿色转型(GX)至关重要”。白皮书强调,鉴于目前国际形势不稳、去碳化和劳动力短缺等因素带来的供应链中断风险加大,将加快基础技术和前沿技术的布局,并提出“增强供应链韧性来确保产能稳定”“实现全供应链的碳足迹可视化”“通过节省劳动力和自动化提高生产率和实现节能”“通过数字技术,实现全供应链的可视化和共同协作”等重要举措。上述举措是日本制造业的未来动向,但也具有一定代表性,数字化、脱碳、供应链安全等是今后全球制造业都将关注的问题

制造业
制造业
制造业
制造业
制造业
制造业
制造业
制造业
制造业
制造业
制造业
制造业
制造业
制造业
制造业
制造业
制造业
制造业
制造业
制造业
制造业
制造业
制造业
制造业
制造业
制造业
制造业
制造业
制造业
制造业
制造业
制造业
制造业
制造业
制造业
制造业
制造业
制造业
制造业
制造业
制造业
制造业



本文转自 新浪新闻,原文链接:https://finance.sina.com.cn/tech/roll/2023-07-31/doc-imzepkmf4779523.shtml,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头像
丢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