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

0

川渝制造业协同发展晒出成绩单:2022年川渝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超8万亿元

头像
小财

转自:四川在线

四川在线记者 阚莹莹

2022年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第三年,制造业高质量协同发展成效如何?12月30日,2022年的最后一个工作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协同发展制造业专项工作组2022年第二次会议在成都举行,会上给出答案:

2022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功申报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成功获批国内首个跨省域的国家级网络安全产业园区,新出台装备制造、工业互联网、特色消费品三个协同实施方案。

尽管面对高温干旱、疫情频发等超预期影响,2022年川渝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超过8万亿元,其中四川5.25万亿元,重庆2.8万亿元,同比增长1.8%。

一次成渝间制造业的“双向奔赴”

区域协同发展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内涵所在。过去,成渝间制造业同质化竞争明显,产业聚合不足。加速补链强链,是两地合力之后的重要命题。

2022年,双方优化川渝汽车、电子信息产业链供需对接平台,累计上云企业超过3500家。举办了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川渝服装高质量“智”造发展大会、成渝美食工业博览会等重大活动,积极开展产品、配套、服务和市场等多层次合作。

数据统计,川渝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消费品产业规模2022年分别达到2.2万亿元、7500亿元、1万亿元和1.48万亿元,共生产汽车318万辆,同比增长17%。

不仅如此,在创新驱动方面,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获批,“电走廊”“氢走廊”“智行走廊”重大场景建设不断加速,推动了重庆、宜宾列入国家首批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累计建成川渝间省际高速公路“电走廊”11条,加氢站15座,成渝扩容智慧高速公路项目已完成编制。

在产业绿色转型方面,双方联合举办四川节能环保品牌推广川渝行、川渝节能环保人才技能大赛等系列活动,加大川渝节能环保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推广力度。

“信息共享、技术共研、人才共用、产业共育等许多可喜的变化正在逐步形成中。”四川省经信厅厅长翟刚说,“双方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制造业协同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工作举措高度契合,这必将为新时期深化两地制造业协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重庆市经信委主任蓝庆华表示:“一年来,两地经信系统紧密合作,不断健全产业协同机制,完善产业协同生态,丰富产业协同载体,深入推进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来之不易。”

一个制造业协同发展加速期即将开启

即将进入新的一年,会上,一摞十多页近40项的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清单格外厚重。2023年双城经济圈制造业协同发展将全面加速。

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这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赋予两地的共同重要职责。制造业专项工作组成立以来,成渝两地先后谋划推动了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特色消费品等优势产业协同发展,两地重点产业加速融合。

“接下来,建议双方围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求,再共同谋划、联手打造一批叫得响、有标识度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比如,重庆落地了东方红全球低轨卫星项目,四川在航空航天方面优势突出,可以说两地发展卫星产业天时地利人和兼备,完全可以在这一领域深耕挖掘,在成渝地区打造具有首创性的产业集群。”蓝庆华提议。

“希望双方持续加强协同做好稳链补链强链工作的研究,强化供应链风险预判和应对风险的工作协调,进一步优化提升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产业链供应链线上平台运营,并将相关经验拓展到更多的产业合作中去,不断提升川渝重点产业彼此配套能力。”翟刚说。

继续携手“走出去”同样是双方下一步工作的共识。今后双方将在总结展会经验、做好展会成果转化、放大展会影响效应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西博会、“天府云销”等线上线下平台,加快构建多方参与、多平台合作的长效机制,全面实现信息共享、项目共享、服务共享,持续向全球发布成渝地区制造业机会清单,推动、支持和服务川渝企业抱团出海。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本文转自 新浪新闻,原文链接: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2-12-31/doc-imxyntnx2657541.shtml,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头像
丢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