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闻网讯(记者郭锦辉)1月3日,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集团”)获悉,2022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109亿元,投产新线4100公里,其中高铁2082公里。此前,2022年11月,中国经济时报曾经推出“铁路建设投资观察”系列报道,同时估算预计2022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为7153.6亿元。估算值与实际值非常接近。
当天,国铁集团工作会议在北京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数据显示,2022年,国家铁路完成客运发送量16.1亿人次,货物发送量39亿吨、同比增长4.7%,其中,电煤14.9亿吨、同比增长13%;国家铁路完成运输总收入6936亿元,其中,货运收入4786亿元、同比增长9.8%。川藏铁路攻坚态势进一步发展巩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确定的102项重大工程中的铁路项目顺利推进;京雄商高铁雄安新区至商丘段、天津至潍坊高速铁路、瑞金至梅州铁路等26个项目开工建设,和田至若羌铁路、合杭高铁湖杭段、银川至兰州高铁中卫至兰州段等29个铁路项目建成投产。
截至2022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5万公里,其中高铁4.2万公里。
国铁集团提出,2023年铁路工作的主要目标是:铁路安全保持持续稳定;国家铁路完成旅客发送量26.9亿人次、同比增长67.6%;货物发送量39.7亿吨、同比增长1.8%;全面完成国家铁路投资任务,高质量推进川藏铁路等国家重点工程,投产新线3000公里以上,其中高铁2500公里;完成运输总收入8175亿元,同比增收1239亿元、增长17.9%,总体恢复到2019年水平;坚持绿色发展,务实稳妥推进铁路碳达峰、碳中和。
铁路作为国家战略性、先导性、关键性重大基础设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国铁集团表示,努力当好服务和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火车头”。未来五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国家铁路的中心任务就是,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率先实现铁路现代化,重点是构建“六个现代化体系”,即现代化铁路基础设施体系、现代化铁路运输服务体系、现代化铁路科技创新体系、现代化铁路安全保障体系、现代化铁路经营管理体系、现代化铁路治理体系。到2025年,完成铁路“十四五”发展规划目标,基本建成“六个现代化体系”。在此基础上,到2035年,铁路基础设施规模质量、技术装备和科技创新能力、服务品质和产品供给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运输安全水平、经营管理水平、现代治理能力位居世界前列,绿色环保优势和综合交通骨干地位、服务保障和支撑引领作用、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全面增强,率先建成现代化铁路强国,全面服务和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支撑。

本文转自 新浪新闻,原文链接: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3-01-03/doc-imxyxazi9156388.shtml,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