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

0

【银行】透过理财年报看赎回冲击影响——《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2年)》点评(王一峰/董文欣)

头像
张财神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2月17日,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2年)》(简称《理财年报》)。结合《理财年报》,对理财市场格局、资产配置、产品创新、投资者行为等方面主要分析如下:

赎回压力冲击下,理财规模短暂承压,现阶段已逐步筑底趋稳

截至2022年末,非保本理财规模同比下降4.7%至27.65万亿,较年初下降1.4万亿。11-12月赎回压力冲击下,理财规模降幅或在3万亿左右。2023年春节过后,银行理财规模已呈现日间变化涨跌互现、逐步呈现筑底趋稳态势。

净值化占比升至95.5%,存续老产品降至1.25万亿

截至2022年末,净值型产品存续26.4万亿,规模占比较2Q末提升0.4pct至95.5%,测算老产品规模进一步降至1.25万亿。对于个别银行存续的少量难处置的资产,银保监会将按照“一行一策”原则,持续督促相关银行综合施策、积极整改,尽快全部清零。

理财公司规模占比升破8成,代销渠道持续拓展,母行代销金额占比下降

截至2022年末,理财公司产品规模占比80.4%,较2Q末提升14.8pct。理财公司代销渠道进一步拓展,并成为理财扩大客户触达能力的有力抓手。

配套监管要求持续完善,养老专属理财产品,产品层面与账户制层面齐头并进

在资管新规大框架下,理财业务相关细则进一步完善。随着个人养老金制度建设加速推进,养老专属理财产品持续扩容。产品层面,截至2022年末,养老理财规模达1000亿左右;账户制层面,目前首批7款产品已经正式发售。

固收类产品占比再提升,现金管理类理财占比稳于32%附近

截至2022年末,固定收益类产品占比较2Q22提升0.7pct至94.5%。与此同时,现金管理类理财整改过渡期顺利结束,截至2022年末,现金管理类理财存续规模8.76万亿(YoY-5.8%),占理财总规模的31.7%,较上年末下降0.3pct。考虑到部分理财公司将现金类理财T+0快速赎回限额生效日期放在了12月末,相应部分赎回压力进一步延伸至2023年1月份,现金管理类理财规模或于2月逐步回稳。后续看,在《通知》约束下,现金管理类理财规模提升空间或相对有限,但作为可选替代品种,预计主投低波稳健资产的“活钱理财”类产品具有潜力空间。

赎回压力影响下,理财资产配置呈现新的边际变化

2022年11-12月,赎回压力冲击之下,理财降杠杆、增强流动性备付、增配低波稳健资产等方式加以应对,银行理财投资端更凸显偏防御的思路。《理财年报》披露数据也印证了这些变化:1)平均杠杆率较上半年有所下降。截至2022年末,理财产品平均杠杆率较2Q22下降0.6pct至108.2%;2)债券占比有所下降,现金及银行存款类资产较2Q22提升3.4pct。近年来债券资产占比整体呈现稳中有升态势并保持较高水平。但截至2022年末,债券类资产占比却逆势较2Q22下降4.2pct至63.7%;同时,现金及银行存款类资产占比提升3.4pct。预计主要与赎回压力冲击下,银行理财更加注重低波稳健资产配置与流动性备付安全边际有关;3)信用债减配力度大于利率债。截至2022年末,理财持有信用债13.68万亿,占总投资资产的45.7%(VS 2Q22 持仓15.29万亿,占比48.1%)。

客群持续扩大,客户风险偏好进一步下降

赎回压力冲击下,客户风险偏好呈现持续下降,截至2022末,一级(保守型)和二级(稳健型)投资者数量占比分别较上年末提升1.1pct和0.6pct。基于客户风险偏好的变化等因素,现阶段银行理财投资端整体偏防御。

风险分析:市场不确定性增强预期下,投资者行为与理财规模变化可能超预期。

发布日期:2023-02-19

免责声明

炒股开户享福利,入金抽188元红包,100%中奖!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本文转自 新浪新闻,原文链接:https://finance.sina.com.cn/stock/stockzmt/2023-02-20/doc-imyhhxfz8426373.shtml,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头像
丢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