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

0

百公里20度电也敢自称新能源?麻烦不要给中国制造抹黑了行吗!

头像
财神

百公里电耗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百公里电耗越低的电动车,也就意味着技术标准越优秀。



电动车是一个门槛极低,但上限无穷高的技术领域,也正是因为这一独特的门槛,让我们既看到了0基础也能造车的互联网企业,同样也看到了不断被攻克的技术瓶颈。



其实衡量电动车优秀与否的标准并不难,在保证性能、稳定的基础上,谁能够最大程度上降低百公里耗电量,谁就是第一梯队选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三电系统仍然是最重要的技术发展方向。



由电池、电机、电控组成的三电系统逻辑并不难,公开的技术逻辑可以让每一个有财力的企业都能造出电动车,但如何做好电池包的能量密度、散热、热失控、体积,做好电机的集成度、效率、自重、成本,以及电控的逻辑、电量分配测率非常重要。



这里就带来了巨大的差距,能造出来电动车,和能造好电动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比如说,同样自重的两台电动车, 有的电动车百公里电耗只要11度电,有的则需要15度电,其中有25%的差距,造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就是三电系统技术沉淀的深度。



Model Y(参数丨图片)的百公里电耗为12.7度,而同尺寸的零跑C11百公里耗电量达到16.6度。



值得一提的是,同样的尺寸零跑C11自重高了接近200kg,同时电池包容量多了18度电,这两个数据背后其实显露出来的是巨大的技术差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方面是对电动化的理解和设计不同,电动车是一个全新的造车逻辑,完全抛开了发动机、变速箱、驱动系统,所以“谁更重谁就更安全”的传统逻辑已经不成立。



优化掉不必要的组件和设计,在兼顾白车身的支撑下, 越轻的车型其实某种意义上来说越先进,其中生产、线束、电池包自重都能够得到优化。



另一方面,三电系统有差距,特斯拉Model Y的电池包只有60度电,而零跑C11的电池包为78度电,电池包就有100kg以上的自重差距。



更重的电池包其实对于车辆来说是一种负担,除了生产成本更高之外,也会提升悬架、转向系统压力,带来更高的热失控风险,操控负担大。



决定这种差距的原因比较多,除了电机本身的效率、集成度差距之外,电控系统也是一大差距,比如说特斯拉的BMS系统一直都是不公开的,如何调配电量,让每一度电都有更好的发力点,不至于被浪费掉非常重要。



真正优秀的企业,是用同样的电池包来跑出更长的续航成绩。



比亚迪这些年被人肯定的核心根本原因,也是核心三电系统有很大的进步,比如说代表比亚迪最先技术的海豹。



海豹尺寸达到4米8,比Model 3稍大一些,但两台车型百公里电耗相差不大,前者为12.6度电,后者为12.5度电。



在海豹上比亚迪使用了全新的八合一驱动电机,效率非常高,同时使用了高密度刀片电池,稳定性以及可靠性出色,同时在过去的经验基础上,比亚迪一直在学习、调整电池控制策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台真正优秀的电动车,一定是有着高配合度的三电系统,电量从电池到电机,由电控分配给不同的部件,一定是有一套完善、清晰、主流的逻辑,每一个部件都不能浪费多余的电量,这种才是主流的产品。



但真正能在三电系统上有建树的企业并不多,实际使用过程中百公里电耗20度电的电动车非常多,这些车只能算“电池车”,根本谈不上电动车。



本文转自 网易新闻,原文链接:https://c.m.163.com/news/a/HQ8U80860527DMH3.html?spss=backflow-index-hotlist,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头像
丢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