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重庆市巴南区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巴南区人民政府区长贾晖代表巴南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


去年成绩单:
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大关
"去年,巴南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022亿元、同比增长2%,总量跻身全市前十,增速居中心城区第四位。工业总产值达到1103.9亿元,增长3.5%。"贾晖说,去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19.8亿元,增长1.1%、居中心城区第三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3.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0.4亿元。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2%。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7.4%、5%。
2022年,巴南区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突破千亿大关的?
■推动实体经济稳步发展,新增市场主体1.78万户
"巴南区坚持靠前发力、承压前行,成立稳经济大盘工作专班,积极承接落实国家和市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贾晖表示,巴南区发布“巴十条”“巴七条”等惠企提能政策包,减税降费让利24.7亿元,完成增值税留抵退税12.2亿元,以真金白银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添力赋能。新增市场主体1.78万户、逆势增长18%,总量达到10.35万户、创历史新高。8家企业上榜全市民营企业100强,13家企业入选全市制造业民营企业100强、数量居全市之首。

贾晖说,巴南区打造“巴巴实”企业服务云平台,注册企业近5万家,助企获贷超5亿元,获评全国工商联创新中国最佳工作案例、全市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巴南区围绕先进制造业、生物医药等产业补链成群,工业经济韧性和潜力进一步增强。"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巴南区成为西南唯一获国务院督查激励的区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8%,居中心城区第四位。完成工业投资113.5亿元,增长12.8%、居中心城区第三位。
"巴南区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实现产值405.7亿元,增长17%。"贾晖说,巴南区推动市级层面成立国际生物城建设推进专班,生物医药产业获更大力度支持,引进诗健ADC抗体药物等项目23个,完成投资80亿元、增长52.7%。同时,龙头企业发展势头强劲,铃耀、宗申、惠科成为市级链主企业。宗申动力入选全市“一链一网一平台”试点示范项目,惠科金渝获国家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AAA级认证,美利信科技入选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铃耀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6万辆,经济效益指标连续三年倍增。与此同时,巴南打造“巴实游”智慧文旅平台,拉动消费11亿元。接待游客362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9亿元,旅游市场克服疫情影响交出与上年持平的成绩单。国际生物城入选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为全市唯一产城融合型。
■内生动力持续增强,全社会研发投入33亿元
"巴南区的科技创新动能更足,改革开放步伐加快,高质量发展潜力更加凸显。"贾晖说,巴南区全社会研发投入33亿元、居全市第六位,增长28.8%。宗申集团名列全市民营企业研发投入第四位。169家企业获评全市创新型中小企业,数量居全市第四位。工业设计创新活力指数居全市第一位,被授予全市首个设计创新产业园。7家企业入围全市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指数100强。新增4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惠科金渝被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市级科技型企业4501家、总量居全市第二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41家、增幅居主城都市区第二位。新增5家国家级、87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是前四年总和的3.2倍,居中心城区第三位。新增2家国家重点支持“小巨人”企业,数量居全市第二位。
贾晖表示,巴南区全面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深化与东盟国家经贸合作,东盟商品集采城实现交易额12亿元。投资120亿元的新发地东盟国际食品产业园落地建设,跨境公路班车开通2条新线路。南彭B保实现进出区货值60亿元。同时,巴南区招商引资综合排名保持全市第一,引进项目111个,落地开工率80%、高于全市22个百分点。到位资金262亿元、增长18%,投资转化率32.7%、高于全市9个百分点。深化与成都温江区协同发展,高效推动产业融合等4大领域33项合作任务,形成生物医药、花木、物流三大优势产业联盟。

■城乡融合稳步发展,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村达到62个
"巴南区的城市更靓、乡村更美,高品质生活画卷更加清晰。"贾晖称,渝湘高铁、渝万高铁、渝湘高速复线、渝赤叙高速公路完成投资23亿元。白居寺长江大桥、南环立交改造、渝南大道D段南段一期建成通车,新燕尾山隧道一期全线贯通,新建干线公路50公里。
完成67.8万平方米老旧小区、585户棚户区改造。绿化美化坡坎崖32.36万平方米,新增城市绿地183万平方米。新建社区小游园、口袋公园10个。建成道角1979文创艺术街区,打造市民休闲新目的地。农村“三变”改革深化扩面,改革试点村达到62个、占比31.3%。在全市率先开展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化平台建设试点。数字乡村试点工作中期评估在全国117个试点区县中排名第七位。创建南泉迎龙村等市级美丽宜居乡村6个,新建双河口塘湾村等美丽乡村项目3个,完成35个村庄规划编制。
与此同时,巴南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有效改善城乡环境;倾力为民惠民办实事,社会民生事业持续发展。
撸起袖子加油干!
今年加快135个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333亿元
巴南迈进千亿大门已成过去,2023年又怎么干?
贾晖指出,今年巴南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税收收入增长28%,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以上,社会事业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抓扩大内需力促新增长,重点完成投资333亿元
贾晖说,今年,巴南区要深入开展抓项目促投资专项行动,编制实施政府投资项目三年滚动计划,以基础设施为重点促进投资放量。加快135个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333亿元。配合推进渝湘、渝万高铁建设,推进轨道交通18号线、24号线、27号线及市域铁路等项目建设,加快渝湘高速复线、渝黔复线连接道、新燕尾山隧道一期、鹿角隧道、茶惠大道等项目建设。完成渝南大道D段南段二期,建成干线公路30公里。推进南彭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实施“四网融合”项目,打造铁公水多式联运客货运枢纽。推进高洞子水库供水工程建设。提速城市燃气管道更新改造,启动建设一品油库、金竹污水处理厂。加快建设老龙洞、外河坪、仙池、新玉、独龙等输变电工程。实施一批充换电基础设施和加氢站项目,推进车路云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新建5G基站100个。实施招商引资专项行动计划,引进50亿级标志性引领性项目2个以上,新签约项目100个以上,到位资金260亿元以上,落地开工率70%以上。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撬动社会资本加大投入,吸引更多民间投资参与重大工程和城市更新提升项目。

■扩大消费需求,打造全国户外运动首选目的地
贾晖说,巴南区积极融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实施“巴渝新消费”八大行动,着力提振消费信心、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扩大消费供给。做靓西流沱等夜间文化旅游消费集聚区,提升万达、旭辉交互便捷性和功能业态互补性,打造万达金街东南亚特色街区,全面启动“不夜南泉”整体提升项目,培育“夜味、夜养、夜赏、夜玩、夜购”多元消费新场景。
提升憨石匠、花房村等餐饮品牌知名度,举办“爱尚重庆巴实购车”“房交会+家装节+消费季”等全域促销活动,引进高端机车、推出地标农产品,打造城乡消费新品牌。培育发展融汇—宗申金蓝湾机车特色街区,华熙文体中心拓展酒吧街、艺术大道、特色酒店,打造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消费新空间。着力补短板、塑特色,推动住宿业、餐饮业营业收入均增长10%。延伸家居、汽车等消费链,引导市场业态创新,推动专业市场向全渠道平台商、供应链服务商、定制化服务商转型。贾晖说,巴南区将打造“古镇、温泉、巴县老院子、美丽乡村”品牌,争创国家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推进木洞传统风貌区建设、丰盛古镇整体规划修缮。推进南温泉国际文旅度假区建设。推进传统民居大院保护修缮。推进白象山、天坪山、圣灯山、云篆山乡村旅游建设,培育等级民宿3家、乡村旅游市级重点村1个。打造国际生物城工业旅游基地,培育“工业旅游+古镇+温泉+乡村游”旅游线路。
举办“巴山蜀水运动川渝”体育旅游休闲消费季巴南站活动,办好首届体育消费节。创建全市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全市体育消费试点城市,打造全国户外运动首选目的地。
■提质发展优势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2%
贾晖说,巴南区坚持“工业强区”不动摇,大力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行动、传统支柱产业提升行动和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2%。数智产业园着力打造数智创新生态城、数字经济示范高地,完成投资100亿元。做大以惠科为“链主”的新型显示产业集群,推动智能仪表、北海电子等7个项目开工,加快建设惠科模组、图源科技等8个项目,提速建设奇芯光电晶圆项目和产业研究院,建成首柴科技等6个项目,推动华雄智慧城、联东U谷发展5G应用和工业设计等楼宇经济。大江科创城加快实施制造业提质增效行动,壮大新能源汽车和高端装备产业集群,完成投资16亿元。
建立健全“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大变强”梯次培育机制,打造一批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和高市值上市企业,培育一批“隐形冠军”企业,新增“专精特新”企业20家以上、国家“小巨人”企业2家以上。
■接续打造国家生物医药集群,完成投资95亿元
贾晖表示,巴南区突出“生物、生命、生态”主题,围绕“1+3+N”特色产业体系,夯实生物制药、化学药制剂、现代中药和医疗器械全领域发展格局。接续打造国家生物医药集群,完成投资95亿元,实现产值155亿元。新引进项目20个,到位资金110亿元。促进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研发攻关和产业化,推动二甲双胍缓释片等7个新产品投产上市。推进仝干生物、嘉士腾医药等6个项目开工,智睿创新孵化中心、蕾明视光等项目加快建设,博唯生物二期等5个项目建成投产,珂蓝国际、南芯医疗等9个项目投产达效。全力打造高峰湖创新生态圈,启动国际免疫研究院中试研发和动物实验中心、抗体药物CDMO大规模生产、理工大国际生物城分院等平台建设,提升重庆生物医药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影响力、辐射力。用好生物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地政策,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
■发展现代服务业,公路物流基地实现交易额1100亿元
"巴南区着力打造工业设计、电子商务、现代金融、文化创意、总部经济、科技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集群。"贾晖说,巴南区全力打造“设计+”多维度创新生态圈,新增市级工业设计中心2家。电商交易额突破630亿元。引进一批国内知名中介服务机构、总部企业。公路物流基地实现交易额1100亿元,完成投资76亿元。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签约新零售、科技创新、进出口贸易等龙头项目10个,到位资金55亿元。推出二手车交易促进政策,协信汽车公园打造商用车形象店、4S店集群、电子展场等综合体。申报创建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国家示范物流园、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重报生鲜、粮食产业园等7个项目开工,烟叶复烤等6个项目建成投运。
■发展大健康产业,推进22个重点项目及年度示范项目建设
贾晖说,巴南区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统筹推进“药、医、游、养、健、管”融合发展。落实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推进22个重点项目及年度示范项目建设,创建互联网医院、四级智慧医院各1家,探索推进健康共同体建设。以生态资源为本底、数字医疗技术为支撑,推进“线上平台+城区总站+郊区首开”大健康产业集群建设。打造大健康综合服务云平台,开启共享式、定制式“健康管家”新服务。打造智慧健康综合服务站,开展城区总站试点。东温泉启动郊区首开区建设,打造大健康微度假景区。培育南温泉建文峰度假村等特色森林康养基地5个。
■推进数字经济体系建设,新增数字经济优质企业50家
"巴南区持续放大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试验成效,瞄准数字产业、数字物流、数据交易、医疗大数据、数字人才教育等领域全面发力。"贾晖说,巴南区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新增数字经济优质企业50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聚焦高品质生活,积极拓展数字应用新场景,培育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康养等新业态,勾描全民畅享数字生活新画面。
巴南区不断迭代升级“巴巴实”企业服务云平台,做强品牌影响力和辐射力,集成惠企助企高频刚需服务,提升供应链、创业就业、企业梯度培育等服务功能,提速打造渝商综合服务平台。此外,“巴实游”智慧文旅平台上线集采、研学、体检、订单农业等功能,满足更多消费服务需求。
■推动科技创新,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0%以上
坚持“科技强区”不动摇,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0%以上。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科技型企业成长工程,紧扣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五年“双倍增”目标安排,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80家,科技型企业突破5000家。围绕智能科技、生命科技、低碳科技等重点方向,实施市、区联动重大科技专项。强化“开放强区”目标导向,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落实外贸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实现进出口额130亿元。落实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深化与通道节点城市的经贸合作,跨境公路班车完成货值25亿元。加快东盟贸易服务总部基地建设,力争RCEP贸易投资综合服务平台揭牌运营。建成新发地东盟国际食品产业园一期,入驻市场主体500家以上,发展全球食品贸易、大宗农产品购销、跨境电商等多元业态。
同时,遵循城市发展规律,建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在建设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现代大都市中展现新作为。固守巴南农业的绿色底色、生态底盘、资源底气,紧扣“农业强区”目标,持续推进“五大振兴”,促进农业生产、农村建设、乡村生活生态良性循环,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上游新闻记者 谭柯 实习生 张释月 曹上 刘纪湄/图
编辑:王光建
责编:秦雨
审核:宋岩

本文转自 新浪新闻,原文链接: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3-02-17/doc-imyfynku8891055.shtml,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