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

0

中国投资11000亿俄罗斯共同开发海参崴,我们在担心什么?

头像
财神


海参崴大桥

根据俄罗斯《独立报》等媒体披露,我国和俄罗斯商定的合作内容极为丰富,用了“史无前例”一词。

双方合作项目包括我国将直接参与投资俄罗斯的79个重大项目,总投资额超过1600亿美元。换算一下,将超过1.1万亿人民币,不过这里没有公布是多少年的投资额,如果这些项目都在近期启动,这确实是“划时代的大手笔”。

对于俄罗斯提议与中国共同开发俄远东地区的问题,国内民间有许多争议,有部分人认为潜力巨大,对投资回报表示乐观,我身边就有老板想去找投资项目。也有很多人表示担忧的,担忧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俄罗斯是不是可靠的合作伙伴?

海参崴是俄罗斯远东地区重要的港口城市,位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东南部,靠近俄罗斯与中国的边界。海参崴与中国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

当时,清朝和沙俄在边界问题上产生了争议,为了解决边界问题,双方开始进行谈判。1689年,两国签订《尼布楚条约》,确定了两国的边界,其中包括海参崴在内的一些地区被划归给了俄罗斯。这一条约为两国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成为中俄边界问题的历史性事件。

在接下来的几百年中,海参崴一直是俄罗斯在远东地区的重要港口城市,也成为了中俄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在19世纪末,由于海参崴交通便利,其港口逐渐发展成为了亚洲太平洋地区的重要贸易枢纽。同时,海参崴也成为了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中心之一。

20世纪初,随着中俄两国关系的变化,海参崴逐渐失去了对中国的贸易和文化交流的作用。在20世纪中后期,海参崴曾多次成为中苏之间的边界争端的焦点。但是随着中俄关系的逐渐改善,双方开始加强合作,发展边境地区经济,海参崴再次成为了中俄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地区。目前,中俄两国在海参崴的合作已经逐渐展开,包括中俄跨境电商合作、中俄双边贸易等方面。


中俄友好合作(原创插画)

从历史角度来看,中俄两国在过去的合作中,确实发生过很多不愉快的事情。例如:

针对华人的屠杀:

在前苏联时期,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在俄罗斯远东地区曾发生过一系列针对华人的暴力事件和屠杀事件。

其中最严重的事件之一是在1937年至1938年期间发生的哈巴罗夫斯克大屠杀,也称为“远东的红色恐怖”。当时苏联政府开展了一场旨在消灭所谓“右派分子”的政治运动,针对在远东地区的华人群体也被认为是“右派分子”的代表。在这场政治运动中,苏联政府对在远东地区的华人实施了残酷的镇压,大量华人被逮捕、关押、处决或流放。据统计,哈巴罗夫斯克大屠杀中,至少有数万名华人被残忍地杀害。

此外,在1945年苏联解放满洲期间,苏联军队也在对日作战中遇到了在华侨民和华工,其中有些人被苏联军队指认为日本间谍,遭到残酷杀害。这些事件导致了一些华人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离散和流散,使得华人群体在当地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受到极大的影响。

中苏交恶:

1960年代初,中苏关系因意识形态分歧和领土争端而恶化,导致中苏两国之间的合作中断。这使中国陷入了一个相对孤立的境地,失去了一个强有力的盟友和支持者。

  1. 边界争端:中俄/前苏联在边界上的争端也给中国带来了不小的困扰。例如,中苏边界的争端问题始于19世纪末,直到2004年才最终解决。此外,中俄边界上的黑龙江、外东北、中亚等地的争端也曾经给两国的关系带来负面影响。
  2. 非对等条约: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中俄/前苏联签订了几份不平等条约,如《北京条约》和《中俄密约》等。这些条约导致中国失去了领土和主权,并对中国造成了长期的损害。
  3. 铁路建设:20世纪初,俄国资本家通过兴建东清铁路向中国输出了一部分商品,但是这一做法让中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丧权辱国之耻"。

其实还有很多很多,罄竹难书。

这些事件发生在历史的特定时期,其背后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背景非常复杂。虽然这些事件对华人群体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和创伤,但是应该在历史和现实的背景下加以理性和客观地看待。


中俄友好合作(原创插画)

近年来中俄两国之间的合作关系逐渐得到改善,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展开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我们要警惕的是历史重演。

从俄罗斯的角度来看,海参崴位于俄罗斯远东地区,与中国的接壤地带很近,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和战略意义。俄罗斯面临的经济、安全等多方面挑战,需要寻求更多的外部支持和合作。因此,俄罗斯提议与中国共同开发海参崴,既是一种政策选择,也是一种实现发展目标的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任何国家在合作时都需要考虑自身的利益,这也包括俄罗斯。因此,在与俄罗斯开展合作时,需要认真分析和评估合作方案,确保自身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同时,也需要保持警觉和谨慎,避免因合作而造成的潜在风险和损失。

如果中国把投资拉过去了,把海参崴建设好了,万一中国还没有享受到投资回报,俄罗斯就耍赖,驱赶中国人,中国企业,怎么办?

大家有同样的担心和疑虑吗?欢迎评论区交流。



本文转自 网易新闻,原文链接:https://www.163.com/dy/article/HTQBL4SU05561C4M.html#f=post1603_tab_news,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头像
丢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