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

0

明年内外资信心足 看好高新技术投资机会

头像
财神

本报讯 临近岁末,多个金融机构对2023年全球经济形势和市场投资策略作出展望。《投资快报》记者梳理发现,不论内资还是外资都对明年中国A股市场抱有很大信心,甚至对明年A股关键指数作出预测,实属罕见。

多机构展望明年A股行情

近日,中泰国际研究部与FICC、大湾区金融家协会联合举办“2023年股债策略展望”线上论坛,其中嘉实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关子宏预测,MSCI中国指数在2023年有11%-33%的上涨空间。

今年以来,明晟公司已经对MSCI中国指数进行了3次调整,共调入72只个股涉及22个申万一级行业,其中电力设备行业以18.05%的占比领先其他行业。事实上,MSCI中国指数处于全球高报酬指数行列。数据显示,11月份MSCI中国指数报酬率高达19.21%,远高于同期MSCI全球指数4.74%的报酬率。关子宏进一步指出,即使10月市场出现大幅反弹,MSCI中国指数的估值依然位于历史较低水平。值得注意的是,高盛集团在其亚洲资产配置中,维持沪深300指数和MSCI中国指数的“增持”评级,并预计MSCI中国指数和沪深300指数未来12个月的回报率将高达16%。

除了对MSCI中国指数作出预测外,申万宏源更是推演出2023年A股行情发展的三阶段。展望2023年A股市场,申万宏源研究A股策略首席分析师傅静涛表示,行情将分三阶段推演,第一阶段是因政策预期发酵,有望由点及面,由托底到进击,春季行情仍可期待。

在这一阶段,傅静涛提示两条政策主线:一是防疫措施优化的落地执行以及房地产需求刺激政策的堆积。二是延缓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增速回落压力,定向宽信用加码。在市场对政策布局作全局性思考的过程中,“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的政策目标将逐步实现,这足以支持春季行情。可以说,政策乐观预期发酵是2023年春季躁动的核心线索。

在春季躁动之后,傅静涛也坦言景气验证期终将到来,进入第二阶段。在内需有效改善前,2023年上半年A股基本面难免承压。未来一段时间,A股上游周期和中游制造板块的主要矛盾是需求回落,盈利能力受压制,这样的特征已在A股2022年三季报中得到了体现。

“第三阶段,在2023年二季度之后。”傅静涛表示,调用居民高储蓄是2023年中国稳增长的关键,核心的条件是中国居民适应防疫优化措施,消费场景恢复需要更耐心一些。

华安证券年度策略会上,郑小霞团队同样认为,2023年春季躁动行情可期,建议以高景气成长为交易主线。叠加业绩确定性高增长以及产业政策支撑,可加大对储能、光伏、风电设备及上游能源金属资源等成长高景气领域的关注。

外资看好中国高新技术投资机会

11月21日,在“全球市场与金融发展”平行论坛上,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陆磊指出,根据披露的机构投资者持仓信息,主要机构投资者较为显著的持仓变化是高新技术类资产占比增加。以贝莱德为例,其持有的信息技术行业资产占比自2017年以来增加10个百分点,医疗行业持仓占比自2010年以来增加近10个百分点,通讯行业持仓占比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持续稳定增加。先锋集团、摩根士丹利的信息技术行业和通讯行业持仓占比在近年来稳步增加。桥水的医疗行业持仓占比自2020年以来已大幅上涨近15个百分点。

针对如今中国市场快速发展,有不少外资机构认为高新技术存在结构性的投资机会。富达国际基金经理廖婉表示,国企改革将成为经济的主要动力,其中科技行业和工业有望成为赢家。科技、媒体及电信行业(TMT)将继续在创新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景顺首席全球市场策略师克里斯蒂娜·霍普则认为,部分大科技公司的估值现在有所下降,所以在未来其增长潜力也会很大。

高盛首席中国股票策略师刘劲津表示,近期伴随着中国国内政策的一些调整优化,他感受到海外共同基金对投资中国股票的风险偏好有所转变。目前中国培育了近90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中约700家在A股上市,这其中盈利增长较快、企业治理较规范、研发投入积极的公司都是中长期海外投资者非常看重的。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本文转自 新浪新闻,原文链接:https://finance.sina.com.cn/roll/2022-12-17/doc-imxwwxuk0023965.shtml,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头像
丢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