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

0

专家: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 货币政策力度有望加大

头像
珠珠

转自:上海证券报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张琼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支持力度。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

  记者注意到,本次会议中“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这一提法,与12月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一脉相承,区别于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的表述。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就此表示,这强调了货币政策的精准性。目前,实体经济的问题是有效需求不足,因此更多要靠结构性货币政策精准发力。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可以发挥稳定金融市场运行的功能。同时,小微、科创和绿色发展仍然是明年的主要支持方向,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政策需要继续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这些方面的信贷支持。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的提法与近年来货币政策“松紧适度”“合理适度”“灵活适度”等提法不同。他预计,明年货币政策力度将会加大,降准、降息等总量政策将会择机推出,各种结构性政策工具也有望加量。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表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表明下一步阶段货币政策将重点在“精准”和“有力”两个方面下功夫,进一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精准性和有效性。“精准”,就要突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定向“输血”,实施精准滴灌,优化信贷结构。比如,引导金融机构发展科创金融、绿色金融,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的支持;落实《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加大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薄弱环节的精准滴灌。

  “有力”,应适时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为金融机构提供长期稳定的低成本资金,继续向市场发出稳增长、扩内需的明确信号;继续引导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尤其是5年期以上LPR适度下行,既减轻居民住房消费负担又激发企业中长期融资需求。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表示,“有力”意味着货币政策在保持稳健的同时要有力度。连平表示,货币政策力度要与积极的财政政策相匹配。财政资源投入后,需要金融的配套支持和跟进,否则财政政策的效果会大打折扣。通常而言,1元的财政资源投入,需要4元以上的金融资源投入来进行配套,以实现较好的宏观政策的效应。本次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那么货币政策也要与之配合,向偏松的方向进行调整。

  “这意味着2023年可能有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宽裕,推动市场利率水平进一步下行,企业融资成本进一步下降。”连平表示。

  “货币政策是重要的宏观调控政策,在稳增长中将发挥积极作用。”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在稳增长过程中,货币政策既要积极发力,又需要珍惜政策空间,引导金融资源流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争取用较少的资源取得较大的调控成效。这就要求采用总量政策和结构性政策工具,以结构性政策工具为主。明年欧美国家加息速度降低,从外围减少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降息仍然有可能,中长期贷款利率下降的可能性更大;降准也还有政策空间,可以为银行体系提供中长期流动性支持,在具体操作上会更加精准谨慎。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本文转自 新浪新闻,原文链接:https://finance.sina.com.cn/roll/2022-12-16/doc-imxwwxum6723007.shtml,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头像
丢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