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

0

为什么我们总是选择投资拉动经济?为什么不选择消费拉动?

头像
珠珠



通过投资拉动经济是有传统的,这几乎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定海神针,但是,今年依然采取投资拉动经济的策略,效果已经可以看到了,三季度经济增速的确向上冲了一下,但是,远远不达预期,加之二季度的惨淡,如果要实现全年GDP增速5.5%的目标,三季度必须达到8%以上,而实际的冲击平均下来只达到3%;定海神针似乎没那么灵了。



当经济出现下行趋势的时候,在外贸、投资与消费三驾马车中,我们总是选择投资拉动;这是不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做什么样的选择,当然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同样受到疫情的影响,我们与美利坚的选择又有什么不同?这要看两国的差异是是什么,美利坚是个消费超级大国,居民储蓄率并不高,为15%,而居民收入在GDP中的占比非常高,高达81%,这决定了居民消费占比,美利坚的消费占比达到了69%,拉动消费是必然的。疫情三年,美利坚发放了三万亿美金,按人均计算,相当于我们发放100万亿人民币,摊到五亿家庭,力度非常大。



我们为什么总是投资拉动?

今年再提大基建计划,投下去了十四万亿,力度也很大。中国居民收入在GDP中的占比是44%,而种种原因,居民消费对GDP的贡献只有35%,投资对GDP的贡献却高达50%,这样一比较就清楚了,从消费端我们带不起来经济。

长期依赖投资拉动经济,反映出我们经济结构上的深层矛盾,中国经济现在最大的问题是需求不足,房子盖得再漂亮,没人买,也买不起。既然是需求不足,继续依赖投资拉动经济,只会加深矛盾。

需求不足也反映出我们居民收入在GDP中的占比过低的影响,说白了,也就是相对于经济的高速发展,相对于经济总量的加大,老百姓的收入太低了。这不完全是一个人本主义的评判,而是从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说,老百姓收入过低,必然引起需求不足,最终会导致经济发展失速。

所以,二十大提出了一个很具体的方向,这就是提高居民收入在GDP中的占比,只有提高了居民收入占比,才能真正走出需求不足的泥沼。

希望某一年,中国不再依靠投资拉动经济了。






本文转自 网易新闻,原文链接:https://www.163.com/dy/article/HOKAQ8T505536JAZ.html#f=post1603_tab_news,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头像
丢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