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税网
本报记者 张剀 王善宏 通讯员 谢力
1月9日,记者驱车进入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区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但见一座座新建高楼拔地而起。这个有“中国药谷”之称的千亿级产业园区,正展现出勃勃生机。
记者走进斯微(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斯微”),该公司工作人员正在讨论公司核心药物产品临床二期研发的实施方案。据了解,北京斯微公司是2021年7月由斯微(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斯微”)投资建立的,是上海斯微旗下的全资子公司。说起选择投资北京的原因,上海斯微政务事务高级总监王琰主动讲起了一段难忘的经历。“由于税务部门柔性执法,免除了我们200元罚款,坚定了我们在北京大兴投资的信心。”王琰说。
原来,2021年5月,受北京市大兴区政府邀请,上海斯微负责人来到北京,参加“中国药谷”投资政策宣讲会。听完政府相关负责人的介绍,上海斯微管理层认为,“中国药谷”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产业集群,吸引了科兴、国药等一大批企业入驻,并且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也设在这里——这对后期的药品检测和量产来说也比较便利。
王琰回忆,在投资政策宣讲会上,大兴区政府领导还承诺,会让所有入驻“中国药谷”的企业享受优质的政府服务。在综合分析之后,公司董事会决定在“中国药谷”设立全资子公司,也就是北京斯微。
“让我们对大兴区政府领导承诺的‘优质服务’有切身感受的,正是来自于税务部门柔性执法。”王琰告诉记者,2021年7月,公司完成所有注册程序后,由于负责人事工作的同事离职,在工作交接的环节,未能及时代扣代缴北京斯微员工的个人所得税。按照税法规定,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大兴区税务局最初考虑,给予北京斯微200元处罚。但是,经进一步调查了解,考虑到北京斯微刚刚入驻,未能及时代扣代缴员工个人所得税并非主观故意,符合“首违不罚”的条件,决定免予处罚。“当时,上海斯微正在准备上市(IPO),如果新成立的子公司有罚款记录,对我们非常不利。因此,税务部门这种有温度的执法,让管理层更加坚定了投资北京的信心。”王琰说。
了解到大兴税务局柔性执法的经过后,上海斯微管理层非常感动,第一时间联系了大兴区委主要负责人,为税务局人性化柔性执法、为大兴良好的营商环境点赞,并决定向大兴投资10亿元,并逐步落实到位。记者在北京市大兴区税务局,看到了上海斯微管理层赠送的锦旗,上面写着“解难题办实事,营商环境一流”12个醒目的大字。王琰告诉记者,这12个字是公司管理层的真切感受。此后,上海斯微逐步加快了在“中国药谷”的投资和研发进程,力求形成上海—北京南北呼应的发展格局。
“北京斯微的故事,只是税务部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北京市大兴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项目促进部副主任王红告诉记者,在“中国药谷”的招商和建设中,税务部门的优质服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最近三年受疫情影响,很多政府招商项目的落地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大兴区税务部门主动服务的意识和很多“非接触式”办税的手段,给招商企业留下了深刻印象。“大兴处在京津冀的几何中心,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从招商引资的角度看,要把这个优势发挥好,离不开税务部门的大力支持。”王红说。

本文转自 新浪新闻,原文链接: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3-01-11/doc-imxzunxs2177716.shtml,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