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

0

未来派轻量化技术(1)——新普锐斯碳纤维尾门

头像
小财

关于普锐斯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塑料尾门,我之前在自己的公众号里介绍过,这里我重新整理,补充之后再发出来。今年计划写一个汽车轻量化技术的系列文章,目标是写一些最新的,最有技术水平的汽车轻量化产品,还是以自己比较熟悉的复合材料领域的应用为准,希望这次flag立了,能不被打脸。

尾门的塑料化,目前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技术了,虽然国内各大自主车企应用不多,但是欧美以及日本,都有很多成熟的应用。欧洲比如捷豹路虎,雷诺,标致雪铁龙,美国比如通用,福特,克莱斯勒,日本日产,丰田等都多有应用,经历了全热固性塑料到全热塑性塑料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主机厂开始应用,因此也不是什么黑科技了。但是,随着混动、纯电动汽车的兴起,电池能量密度的捉襟见肘,为了提高续航里程,更进一步的轻量化需求随之而来。塑料尾门的进一步轻量化,因而也成为了各大主机厂和零部件供应商研究的方向。

今天我们要谈谈碳纤维在尾门上的应用。碳纤维大家并不陌生,因为其昂贵的原材料成本,目前汽车企业大多数应用场景是在高端车型上,用作装饰材料。这就造成了消费者对其高逼格的认知,虽然不知道这东西有什么好,但是知道,这东西很贵。所以,才有了那么多卖车内碳纤维贴纸的淘宝卖家。

其实,碳纤维复合材料分很多种,一般大家所熟知的那种带有编织纹路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只是其中的一种。碳纤维由于其与树脂混合固化后超高的单一取向性,可以获得非常好的机械性能,再加上其复合材料密度仅为钢材的1/5左右,所以一直是众多行业以塑代钢的最佳选择之一。但是由于其高昂的原材料和工艺制造成本,应用一直没有得到普及,一般在豪华车和超级跑车上使用比较多。

将碳纤维应用到尾门上,自然也是很多主机厂和供应商研究的方向。说起来,业界对于碳纤维在尾门上的应用,虽然不能说有多早,但是新千年以后,还是多有尝试。

2014年佛吉亚在巴黎车展上展示了自己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塑料尾门技术,其内板厚度为1.5mm. 通过优化纤维铺层的取向,可以使得平坦区域加强,从而省去加强件的设计。另外由于整体尾门比较轻,尾门撑杆可以省掉一个。通过这些方法,碳纤维塑料尾门装配总成比相同结构的钢制尾门整体降重在30%以上,具有很好的轻量化效果。该项技术并被使用到了标致208 Hybird Air 2L概念车上,降重7Kg,降幅达35%.

Faurecia研发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塑料尾门
搭载Faurecia 碳纤维塑料尾门的标致208电动概念车

据我推测,佛吉亚生产此款塑料尾门碳纤维复合材料内板的工艺为其在2016年JEC获得年度大奖的“one shot”一次注模工艺。一般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成型采用RTM工艺的话,先要使用纤维模压预成型,做成骨架,然后放入RTM模具中,注入树脂,发生反应,形成固化的产品,这种工艺预成型和注塑是两个步骤,需要两套模具,两条生产线。而一次注模技术,将预成型和注塑两步合二为一,大大降低了生产周期,提升了效率,降低了成本。

Faurecia的one-shot工艺(图片出处:http://www.greencarcongress.com/2016/02/20160225-faurecia.html)

另外在2016年,也就是前年,双龙汽车联合韩国碳聚合技术研究所和德国亚琛大学开发的“定制无屈曲纤维技术”制造塑料尾门方法获得了JEC世界复合材料展览技术创新大奖。其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工业织物类产品,具体技术细节由于没有更多的信息,无法进行详细的介绍。另外,此技术也被双龙使用到了自家的概念车 Tivoli上进行发布。

双龙汽车研发的碳纤维尾门
双龙Tivoli概念车

再回到丰田最新款的Prius Prime上,其实前年在Prius Prime发布时,丰田已对外公布了其掀背门将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进行轻量化设计,代替原来的铝合金背门。经过一年的精心准备,现在终于量产了。后来我逛论坛,国外网友有说,因为碳纤维尾门量产过程艰难,最终Prius Prime上市计划还被推迟了,可见新技术产品要大批量生产,困难着实不了。

Prius Prime的碳纤维塑料尾门是丰田联合三菱丽阳一同开发的。三菱丽阳作为PAN基碳纤维国际市场的霸主之一,其在碳纤维生产制造,产品设计及制造方面都有很多经验的积累。早在2014年,三菱丽阳携旗下碳纤维产品生产制造商challenge就给日产神车GT-R sports 跑车制造碳纤维行李箱盖了。

2014款GT-R sports 碳纤维行李箱盖

这是三菱丽阳PCM工艺的第一次商业化应用。这款复合材料行李箱盖与之前GT-R上搭载的铝合金行李箱盖相比,重量下降了40%,与碳纤维热压罐成型产品相比,生产成本降低了50%. PCM工艺是一种快速的碳纤维生产工艺,其生产周期大概在2-4分钟之间。

那么什么是PCM工艺呢,按照三菱丽阳的定义,PCM是Prepreg Compression Molding的简称,即预浸料模压工艺。PCM使用最新开发的快速固化树脂预浸料先进行加热预成型,然后放入模压模具内进行保压成型,与RTM工艺相比,省去了注射树脂这一步骤。

PCM工艺流程简图
RTM工艺流程简图

具体的,我们直接引用三菱丽阳官方的对比数据,可以直观的看出PCM在工艺成型方面的优势:

PCM与RTM对比

与RTM相比,PCM最主要的有点事一下几个方面:1. 成型时间段,约为RTM的一半;2. 可以与SMC混合成型;3. 当产量达到一定程度时,PCM生产成本比RTM要低。但是也有缺点,就是需要大吨位的压机。

就总体生产成本而言,当产品月产量超过200件时,PCM和RTM比Autoclave要有优势。在大批量生产时,PCM成本要比RTM要有优势。

PCM与RTM,Autoclave生产成本对比

各方面的优势,造就了PCM工艺作为碳纤维量产产品工艺的可能。此次丰田与三菱丽阳的合作,同样的使用了PCM工艺生产期尾门内板。具体的,是PCM与SMC混合成型的一种工艺。

PCM工艺

如果细心的人可以发现,Prius Prime的尾门打开之后,可以清晰地看到起内板上的碳纤维纹路,没错,这就是预浸料成型后的样子。但是,官方放出的剖面图上,背面又没有这种纹路,而是碳纤随机分布的,有点SMC工艺成型件的意思。

Prius碳纤维尾门内板

三菱丽阳在这里使用的并不是单一的PCM工艺,而是将PCM与SMC进行了结合,叫 Hybrid Molding, 混合成型。因为尾门是非常复杂的产品,单一使用PCM工艺,很多结构无法成型。将PCM与SMC结合,利用SMC材料的高成型能力,预浸料的高机械性能,当然,还有高逼格,最终完成了这个接近完美的轻量化产品。

PCM与SMC混合成型

丰田还将此技术引用到了雷克萨斯LC500 Hybrid车型上用于制造碳纤维行李箱盖。对于该行李箱盖,丰田采用了CF-SMC内板+PCM外板再通过粘胶装配的技术方案,PCM产品外观可进行喷涂,达到汽车A级外观表面。

前些日子有人在知乎上文丰田有哪些黑科技,我想在我的领域,这算是黑科技。一己之力,将碳纤维这种以往豪华车,跑车上才会大量使用的材料,带入到了平民车上。要知道,Prius Prime最高售价不过三万多美元。在碳纤维复合材料大批量应用上,丰田和三菱化学无疑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且这种引领的力量,也已经在行业内开始显现,前几天和国内某碳纤维生产厂家做交流,其已经和日本企业开始了合作,未来会主攻这个方向。期待在不远的将来,我也有机会开发一款类似使用碳纤维材料的产品,我们拭目以待吧。



本文转自 知乎,原文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32517144,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头像
丢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