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肺炎,撞开了2020年大门。然后,路上不堵车了,口罩火了,商场安静了;全国人民“享受”了有史以来最长的春节假期。然而此时,我们却无比怀念那个车水马龙、流量明星占热搜的“寻常“日子。
在这次同疫情抗战的斗争中,我国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控制了疫情的发展趋势。大数据也在此次疫情中助力:新型肺炎事件升级之后,国内多家机构包括 BAT 等开始针对此次疫情的发展趋势发布相应的跟踪数据,助力整体疫情的有效防控。通过在线地图的数据,统计人口迁徙数据;运营商凭借所处的数据交换中心地位,能搜集到与用户息息相关的地理位置信息。但是从中我们也可以观察到上面的很多数据来源要么是来自于官媒数据收集,要么是通过一定的模型进行预测。
由于数据源掌握不到,所以耗费时间长、数据也不太精准。在这种大规模传染病面前,明显没有体现大数据的特性:智能。大数据真正的价值在于支持决策、做有效预测以及带来其它的商业价值。对数据的要求是:快和准。
BAT是网络协同平台,通过网络协同促进数据智能。平台用户越多,在上面发生业务越多,数据信息也越多,所以来自他们自有平台的大数据信息会很精准。比如定向推荐业务。而与疫情防控关联度最高的行业分别是医疗,交通,商超,属于民生行业,由于行业特性和市场模式的原因,他们的大数据应该呈半隐秘的,是不可能直接在BAT平台上发生很实际业务,属于垂直管理,大多由政府和国有企业操控,还没有达到网络协同的阶段,属于行业大数据范畴。例如医疗行业,医院有详细医疗数据,区、市、省卫健委有区域数据,国家有全局的宏观数据。数据经过每个层级的汇总,才形成所谓的行业大数据。只不过现在某些过程数据可能是线下操作或者没有有效提取,也没有规范、自动化。大数据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大数据的基本要求是:数据真实、海量数据、数据种类多。在这次疫情防控中涉及到医疗、交通、商超等业务表现得有些捉襟见肘。下面将分别说明:一、医疗大数据新型肺炎在12月份就有病例去医院就诊,病例数也在不断增加,但是层层上报动作缓慢,引起重视不及时,而后续医疗队支援时,统筹安排能力也较差。可以看一下各大媒体新闻。
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其一是面对这么大型的传染病没有经验,其二:没有数据支撑。
那么正确的方式应该是怎么样呢?
各个医疗机构有对应的数据系统(现在很多医院已经具备),记录医疗人员情况、病患信息、医疗资产物资情况以及各个科室每天看病的信息。医院的上级机构是卫健委或者防疫中心,对医院有管理的职能,应该建立区、市、省级卫生健康大数据平台,通过层层数据打通,建立多维度的大数据统筹分析,有异常情况时能全局分析。通过大数据分析能达到什么效果?
在2019年12月底,部分医院可能有几例新型肺炎相同状况的病例,以单个医院数据来看,一时半会发现不出问题。
但每个医院呼吸科室的病人数据汇总到一起,数据分析就会发现相同状况的病人突然增加了这么多,会更容易引起重视。
由此再根据症状在数据库中与以往的病症寻找相似度,系统能不能自动匹配到该病症与sars病毒相似度很高呢?问题不会很大。自然能够引起各机构的重视,提前采取措施,不会让8个医生因‘传谣’被抓。
数据每天通过系统记录,自动更新,层层汇总,一目了然,黄冈糖主任,可能也不会因为回答不了具体数值而被免职。
到疫情爆发后,各地的物资、医疗队伍都前往湖北各地支持,通过大数据分析,能够很快了解各个医院的病患数、对应医护人员以及床位。
通过数据统筹安排,将资源合理分配,把适合管理的人员派往管理弱的地方,把医生派往医生缺乏最严重的地方,将每个人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建立这些行业大数据在非疫情期间也会带来价值:通过大数据分析,对各个区域的疾病特征、患病率对常用药物、饮食进行推荐。医院服务质量都可以得出很有效的数据支撑。二、交通大数据1月23号,武汉封城,确诊人数不断增加,多个省市先后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封路的封路,宣传的宣传,交通停运,几乎是一刀切,假期也不断延长,行动力很强。为了快速找出接触源,各大媒体平台都在播报寻找感染源。但是有没有更高效的途径呢?
每个人的主要行动轨迹不外乎工作、家庭、社交以及交通。工作和休息基本都是固定的场所,熟悉的人员,能够很好追踪到接触源。最难就是社交和交通场所接触到的人。就是最近常提的B。
交通信息环节:轨道、公交、出租车、高铁、航空、客运bus、车站现在已经实现手机购票,如果记录了人员的信息以及交通信息,通过简单的数据分析,就能很精准的找到接触源。
比如在高铁某A12车厢发现了确诊患者A,应该直接通过铁路系统给A12车厢的所有乘客发送短信,让他们自行隔离或去医院检查。同时通过交通大数据分析,也可以得出哪个地方可能是疫情爆发点,加大力度防控。根据不同情况不同处理。可能现在大多交通运输公司的信息并不完整,有的黏度也不够,所以数据暂时难以支持。但这个也是未来该考虑的方向。三 、商超大数据
由于商贸行业有一半是属于私有企业性质,相对比较复杂,一言两语说不清楚。以后找时间单独写一篇商贸大数据相关的内容。
至于红十字的物资存留仓库、没有公示明细、分配不合理、还有用传统的联系单方式就不再一一吐槽了。
在这个技术引领的时代,管理+工具其实可以把很多问题简单化,其中最基本的是要解决信息对称问题。我们一直在说科技引领未来,这个时代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大数据公司,如阿里、腾讯、字节跳动等。但在行业大数据领域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在政府大力促进大数据发展的同时,各地纷纷都在在建立自己的大数据的平台,声势浩荡。但大数据到底是看起来高大上却华而不实的一张首页图,还是在危难之时的坚甲利刃,不言自明。至少在这次防疫战当中,大数据还没完全体现它该有的魅力,无人机物流运输也没有出现。。。但是这个战场却很需要它们。
喜欢内容的小伙伴,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集思纷享录;公众号分享的文章更多更及时。
本文转自 知乎,原文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137293126,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