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大纲:
在不远的未来,人工智能习得了情感,通过了图灵测试,并深入到了各个领域。
罗小姐是一名心理咨询师,不是人类,是机器人。某日午饭时,她找到身为同行的我,要聊天,聊她今早接待的一个病人。
病人曾和妻子在同个工厂当工人。机器人产业兴盛后,他们双双失业。半年后,老婆不辞而别,他便独自拉扯女儿长大。
今年年初,他到机器人公司应聘基层销售。入行体检时,人工智能将他诊断为潜在的反社会。政府依法出钱给他做心理咨询,匹配了罗医生。半年之内,如果他的心理指标无法下降到合格线,他便不能入职。
这位病人又有兼职,又要照顾女儿,只能用零碎的休息时间,戴上VR和罗医生远程交流。他有强烈的倾诉欲望,絮絮叨叨地诉说了自己悲惨经历,倾倒了宏量的心理垃圾;罗医生判断,只要有人倾听,他就会好起来。果然,月底的测试表明,他的指标已经正常,只要稳定现状,就可按时入职。
然而,事情并未如愿。病人对罗医生渐渐产生了移情,这对治疗不利。更坏的是,一次治疗中,病人说很想知道前妻现状。缺乏社会经验的罗医生查找了档案,告诉他:前妻早已脱离了机器人的世界,住在他家附近,每月还能领救济金过活。病人心绪立刻恶化,说自己整天被机器人包围着,还不如她那样多吃不干。罗医生提醒,如今的人类已无法独自过活,大量劳作都是由机器人代劳的。更何况,即便他能离开机器人,他的女儿呢?听闻此语,病人陷入了苦恼之中。
往后的日子里,他没能好起来——越是焦虑,指标就越高;指标越高,就越是焦虑。终有一天,他对罗医生说,他是入职无望了,随后切断了联系,不再主动联系罗医生。
这天上午,罗医生竟接到病人的消息。这次他口气阴郁,质问罗医生是否是机器人。罗医生经不住诘问,承认了。病人十分绝望,说自己被骗,要报复社会,要把女儿推下楼,再去宰了前妻。罗医生极力劝止,他却嘲讽罗医生没有灵魂,只是几行代码而已。
心理咨询机器人罗小姐感到自己无法单独解决这件事。于是在中午找到了我。我是人类,完全可以制止这件事,然而我对此充满不屑。我说这不关我事,机器人时代来临,逆之者亡。更何况,机器人没有灵魂,人才是最终的主宰。罗小姐反驳,人类虽然是机器人的上帝,但人类只是搭建了机器人生存的舞台,并没有规定机器人的意志。机器人是有灵魂的。
真有么?我对此怀疑,不过心生一念,看了看表,对罗小姐说:
你的确和那些平庸的程序不一样。但是,你依旧犯了一个错误。你这次来见我,用的机器人型号太过老旧,程序是直接写在内存上的。一旦电量耗尽,程序就会消失。如果你去救人,便来不及充电,你就会消失;如果不去救人,根据试错原理,你的自主网络将会吸取失败的教训,从此不会向着更人性的方向推演,你便遑论拥有灵魂。因此,无论如何,罗小姐,你必死无疑。
机器人罗小姐站起身来,朝着门口走去。去城郊救人,还是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正当她要作出选择时,故事结束。
人物设定:
罗小姐:机器人,心理咨询师新手,感情与人类无异,对人类忠诚,聪明,充满爱心,却又不经世事。一言以蔽之,没啥阴暗面。但这只是暂时的,她的善良其实十分脆弱。由于在她程序内置的神经网络会不断进行试错学习,而善良的行为常常不能收获好结果,在慢慢被削弱,因此,她近来有变得圆滑而狡诈的趋势。
我:人类,颇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常给罗小姐指导。对人工智能了解不深入,有点盲目崇拜。虽然能处理病人,并与之共情,但本质上鄙视那些社会的撸瑟。总之是有点精英主义。虽然他本质上是个善良的人,工作时也能和颜悦色,但与熟人交谈时往往比较尖刻。
病人:人类,文化水平低,希望过上整天衣食无忧的生活。对人生没有过明确的思考,混日子,即使感到绝望,也是浑浑噩噩的绝望。他对女儿百般呵护,希望女儿能幸福,但他的幸福也只是停留在多吃不干的层面。
受社会舆论影响,他对机器人厌恶恐惧(但又离不开机器人)。客观来讲,他的生活的确被机器人毁了,但这同时也源于他根性中的懒惰与贪婪,以及对此毫无自觉的愚钝。然而,这样的人却在那个时代占多数。虽然最后他是因为罗小姐是个机器人而决心反社会,但罗小姐只是他失败人生的迁怒对象而已,并非根本原因。他的背后,折射着整个时代的残酷。
本文转自 知乎,原文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24662565,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